(转自东南风光专题网)
本世纪初,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颗灿烂的棋星,它的光芒不仅照耀在棋人、棋艺、棋事上,而且创造性地通过“字形排局”等形式,宣传抗击列强的爱国之心,为棋文化的内涵作了有益的开拓;又通过表演棋艺作为劝募的形式,为当时的爱国抗日运动筹集资金,并在海外华侨中扩大了影响。他就是浙江平阳县的
一、启蒙与起步
谢侠逊,名宣(小名卿源),侠逊是他的字。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10月1日)出生于平阳一个务农兼小商贩之家。谢幼年时家境贫困,曾为人当过牧童。在读私塾的几年里,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初步有了爱国之心。19岁时,考人温州师范学校读书,在接受新文化中,爱国思想愈益形成。后因其父经营烟丝业破产并忧郁而死,家庭经济陷入困境,谢不得不中途退学,曾在白沙湖小学、北港河小学、龙河小学教过书。直到1916年进人上海《时事新报》编象棋专栏,才开始了光辉的棋艺生涯。
谢的父亲公出,很爱弈棋。受其父的影响,谢自幼即爱好象棋,并以自己的钻研取得进步,13岁时即打通乡里无敌手。其时温州有个陈笙,是晚清时的全国著名棋手,长年在南门摆设象棋擂台。谢即向其父提出去温州攻陈笙的象棋擂台,得到父亲的支持只身前往。平阳离温州约130华里。这天,13岁的谢侠逊乘小船到飞云港,渡江后到达瑞安码头,再穿过县城,于东门乘小船到温州南门。此时的陈笙已年过半百,门徒众多,见是一个小孩攻擂,起初不肯对弈,说要20元彩金,在谢的多次恳请下,才勉强答应。不料第一局竟谢胜,第二局陈开足马力才扳回一局,第三局双方都不敢轻视,弈成和棋。
二、首创字形排局用于爱国宣传
谢侠逊对于象棋的贡献,首推创造性地使用“字形排局”,并通过题解的方法,和当时的政治事件联系起来,达到宣传的效果。早在1901年,谢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激于八国联军人侵北京、火烧圆明园等罪恶事件,为了表达心中的愤怒,他创造性的排出黑方八个棋子,直追红方主帅的一个棋局,取名为《八国联军》(图5)。由于当时年岁小,棋历尚短,又因平阳是小地方,谢不知道如何发挥作用。1912年,满清直如被推翻,中华台北建立,喜讯传来,谢侠逊情不自禁地创拟了《鄂军起义》的排局,局势取红炮首先发难,象征武昌起义,附题名为:匹夫倡议武昌城,扫尽鲸鲸草木惊。由于此时的谢生活阅历都有增长,遂投寄《时事新报》,很快在报上发表。接着谢又将前拟的《八国联军》投寄,由于加上题解,通过娱乐,宣传爱国,报纸以证答形式发表,吸引了许多爱国人士。最后由三名知识分子获得一、二。三名,首选是江南名士吴县潘定思,第二名为《四明日报》主笔冯友笙,第三名为丹徒
1915年,袁世凯窃国称帝,对日签订了卖国的“二十一条”。国内一片反对,这又激起了谢的义愤。因谢已结识了潘定思,两人经过通信商议后,排出以因耻为主题的三十个“字形排局”,其中国耻纪念二十局(另十局为时事新局),第一局为“鸦片战争”,排“土”字形。题解为:鸦片亦名土药,故本局以土字为纪念。另附国耻小史日:道光庚子,粤督林则徐烧毁英商鸦片,英人率兵攻陷舟山群岛及上海、镇江等处,乃割香港全岛与之议和,赔款二千一百万两,并开上海、福州、广州、厦门、宁波五处为通商口岸。
三、编撰《象棋谱大全》
编写《象棋谱大全》是谢侠逊对象棋事业的贡献之一。
晚清时,人民文化生活十分匮乏,特别在农村,建词堂庙宇及搞赌博等十分猖撅。少年谢侠逊对此深恶痛绝,就有提倡象棋的理念。谢想编写《象棋谱大全》,也和他早年负于林奔仙有关。1903年前,谢以少年棋手的身份,逼和大名手陈笙后名声远播,这情况让永嘉籍国手林奔仙知道了,他在回乡之际特地在平阳一停,并向谢约战。此时谢已16虚岁,和林约赛三局。不料竟三战三北。奕后谢向林请教原因,林亦坦诚相告:大多输在开局即陷入《橘中秘》所述的阵式。谢这才恍然:原来象棋谱中不仅有残局谱,还有全局谱;有了全局谱,棋艺水平就相应挺高了。
谢于1915年到上海找工作,住新北门普安里一号温州同乡会馆,不久,经同乡介绍,进了温州名士黄溯初任负责人的《时事新报》,任象棋专栏的编辑。有了工作,谢侠逊就有心思花棋坛驰骋,他和上海名手厉志英、罗天阳、鲍子波、吴淞亭等都—一对局,总的是互有胜负。又知道还有《梅花谱》、《适情雅趣》等许多古谱,但限于当时的条件,大多系手抄,既多差错,又不普及,这更坚定了谢编谱的想法。1919年上海青年会举办全市象棋比赛,有六十多人参赛,谢力挫群雄,夺得冠军,从此在上海棋界闯出了名气。谢为《象棋谱大全》的资料积累,开始下述一些工作:
1、广交棋友。上海各棋茶馆都去走走,如四美轩、城隍庙。凌云阁、青年会等都有谢的足迹和奕棋经历。对于经济差的棋手,还给予帮助,如湖北名手吴淞亭多次得到谢的资助。谢氏的计划中,包含海外名手的对局资料,可这方面比较缺少。1919年新加坡棋界名人张兆兰国经商来沪,曾约谢去海外弈访。
2、遍访各地,广事搜集资料。为了搜求各种棋谱和名手对局,谢常利用休息天,到各地去走走,如他常去杭州、宁波,还顺便在绍兴、嘉兴等小城市一转,搜集棋艺资料。在绍兴时听说开元寺的月印和尚棋艺出色,就去找他对弈,并将棋谱录下编人“大全”。逢有外地棋友邀请,更是有邀必往。
3、利用各种时机,发出编撰《象棋谱大全》的信息。那时常有一些外地名棋手来沪弈访,如扬州张锦荣、南京万启有等,谢和他们结交后,就请他们带回编著“大全”的信息,并反馈回资料,如扬州张毓英的《象棋革菁》、天津钱梦吾的《梦吾象集》都是这样搜集得来的。
四、推动象棋活动的蓬勃开展
出版《象棋谱大全》《国耻新谱》等棋艺著作,为象棋界做了大好事,同时也使谢结识了众多棋友,树立了较高的威信,得到棋人的普遍拥护,特别在江南一带。一些颇有活动能力的棋人,为了进一步推动象棋活动的开展,提议成立全国性的象棋组织,首先是武进(今常州)的费绵钦,用滑稽文章的形式,提议成立象棋总司令部,并推举谢侠逊为棋坛总司令。文章在报上发表后,读者反响强烈,本地外地棋手纷纷响应。1928年2月,一个空前的、以谢侠逊为“总司令”的“象棋总司令部”宣告成立,还在报纸上委任名棋手周德裕、林弈仙为陆、海军“前敌总指挥”,又委任各地的名手如王浩然、关春林、万启有、邓春林、张锦荣、曾展鸿、罗天阳、张观云、杨礼源、钱梦吾为“军长”等,一时间全国各地象棋活动开展十分踊跃。
谢在推动象棋活动中主要做了下述几件大事:
1、促成了“华东、华南区际象棋大赛”。早在1919年,华南名棋手曾展鸿奕访上海,谢和曾提出互访的建议,曾回华南后,积极筹备,组建了华南象棋会,并致函上海万国象棋会的谢侠逊,要求派棋手赴华南比赛。谢亦积极筹备,募集费用,挑选代表,联络日期,最后选定周德裕和林弈仙代表华东去香港比赛,开创了由组织出面举办地区比赛的先例。
2、举办“华东、华北象棋区际比赛”。华东华南象棋比赛举行后,华北方面震动了,经联系后,由《天津商报》钱梦吾负责华北象棋队的选拔赛,选出赵文宣和张德魁为代表,于1931年赴上海比赛。这也是谢侠逊为主促成。
3、促成了在杭州举办的江、浙、鲁、闽四省棋赛和在青岛举办的“南北象棋比赛”。1937年5月,杭州出了青年棋手董文渊,青年会就着手准备跨省区的象棋比赛,请上海的谢侠逊来杭州主持。经过协调后,江苏由窦国柱,福建以连学正,山东以邵次明为代表来杭了。“青岛棋赛”是谢侠逊促动邵次明回青岛时举办的,时间大约在1935年,参加者有华北的田玉书、侯玉山,东北的徐词海,山东的陈天才、邵次明等。此外还有在宁波举办的“沪、甬象棋比赛”,在南京举办的“沪、宁棋赛”,起到了推动象棋活动的效果。
在几项大赛的影响下,各地举办地方性比赛连续不断。如广东省象棋比赛,于1931年举行,参加者有126人,产生了“四大天王”黄松轩、卢辉、冯敬如、李庆全等名手;华北、东北棋赛于1937年举行;此外还有“中满象棋比赛”、“天津象棋比赛”等。
(待续)
五、爱国劝募再下南洋
在谢侠逊的棋艺生涯中,有两次弈访南洋诸国的经历,既交流了棋艺,又为国劝募而慷慨激昂。
早在1919年,新加坡华侨名棋手张兆兰因经商到上海,在和谢侠逊交流过棋艺后,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因南洋诸国中华人弈棋的很多,张邀请谢方便时去那里弈游,并多次来函催促。251935年4月,谢氏终于翩然南下,经香港出洋。在香港,他还和广州棋手黄松轩、曾展鸿、卢辉、冯敬如等进行了多场交流,既沟通了华东、华南棋手的感情,又丰富了当地的文化生活。
4月16日谢抵达新加坡。当时南洋的华人棋手有:侨居星马的陈粤樵;"星洲棋坛三杰"苏勉之、郑丽苍、李家漠;还有星洲郭观、蒋景云和摈城曾喜卿、郑苏四人,称"四大天王";另有星洲胡章、摈城区丰、恰保胡均、吉隆坡冯漠贤、太平黄衍携,并称"弈坛五虎将"。谢略事休息后,一连八个晚上,轮战八大高手,均取得胜绩。谢在南洋的劲敌是陈粤樵。5月14日和15日,两人在新加坡大战四局,各一胜一负二和;后又在摈城对弈四局,依然各一胜一负二和。但是一个难题来了,陈继续向谢挑战,提出十局决赛,这和谢弈访南洋的目的不同。考虑到祖国棋界的声誉,谢决定应找。结果第一局谢胜,第二局陈胜,三至七局俱和,第八局陈稍处劣势,以一将一杀求和。谢认为这是不许可着法。图7陈坚持车4平2要杀,待红帅五平六后再车2平4叫将。
三十年代中期,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步步侵略。为了全身心投人抗日,支援前线,谢侠逊将家属送回平阳,自己只身到南京。当时国民政府准备派五个巡回大使到国外向华侨宣传抗日救亡,并向他们募款。去欧美诸国的人选已定(胡适。陈树人、萨镇冰、于斌)。因南洋均为殖民地,有危险,人员肖未确定。谢从主持派使的邵力子先生的秘书卢雪正处获得信息,毛遂自荐,要求去南洋,以表演棋艺为手段,进行劝募,得到邵力子先生同意。11月谢乘火车往广州转港澳出国。临行前邵力子、张治中、冯玉祥等题词以赠,李宗仁先生手书"有焦土抗战之决心,持久战之精神,最后胜利必属我们"以赠。
1937年底,第二次下南洋的谢侠逊,肩负爱国宣传的重任,抵达菲律宾后,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据《华侨商报》载:"本月24日晚7时半,在中华青年会举行欢迎棋王树侠逊象棋抗战宣传大会。是晚人场观战者极多,除所租一千把椅子坐满外,站立者亦在数百人以上。7时40分,大会主席许友超致欢迎词,继为商会代表陈之多和谢棋王演讲。再由谢棋王和友超象棋表演……"在菲宣传期间,正值南京失守,消息传来,侨情惶恐,谢自拟对联一副,许悬挂大会两侧,并由商会召开大会,一时人山人海,华侨爱国热情高涨,高呼"坚持长期抗战"、"祖国万岁"等口号,还当场举手表决,一致同意每月捐四百万元。自1938年1月至1941年12月菲岛失守时中止,共捐四千七百万元。
在菲岛过元旦后,谢即沿印尼航道抵瓜哇、泗水,又经三宝垅到井里汶、万隆。2月24日,谢在巴城(雅加达)篮球场举行"救济祖国灾民象棋大赛",规模很大,有三宝垅、万隆、雅加达三市的名手参加。《天声日报》载:"事关救济灾民,观众异常踊跃,会场全满……"在印尼两个多月棋赛中,共捐募得九百多万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华侨的爱国之心。三月初,谢又到了新加坡,举行了三天三晚的比赛。第一场在"大世界"内,名称为"筹赈祖国伤兵难民赛棋大会"。由华侨代表张永福做动员,他回忆当年孙中山先生来此做革命宣传时的情景。接着由谢简短讲话说:"望橘里贤豪英俊,策马当先,为救济祖国千百万伤兵难民而出力。"
谢氏还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进行六天六夜的"筹赈赛"、"慈善赛",造成很大的声势。总计在南洋共募得五千万元,据载还吸引三千三百多青年技术人员四国投入抗日。而谢的生活非常朴素,历时两年,仅向国库支取三千元车旅费。
1940年3月,谢抵达重庆,周恩来同志亦往慰问并对弈留念。
总的一句话,谢侠逊在三十年代以象棋作为手段,为抗日宣传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受到棋界的普遍崇敬
六、国际象棋第一人
在今天,国际象棋在我国已有很大发展,国际特级大师有许多人,这都是解放后国家重视体育事业和运动员刻苦训练的结果。不过要追溯起国际象棋的历史来,百岁棋王谢侠逊当是功臣呢!
晚清时,在对外屈辱的不平等条约下,沿海一些城市有的成为通商口岸,有的开了租界,大批欧美人来到我国,尤以旧上海为最多。他们大多会下国际象棋(当时呼为万国象棋),于是就在业余时开展对弈。
1903年(光绪三十年),上海成立了"万国象棋会",参加者有英、美、德、法、意、俄、荷、葡等国在沪的国际象棋爱好者,会长为丹麦人杰克森。谢侠逊在具有一定技艺后人了会,时在1912年。谢为什么要人会呢?这和一个丹麦人葛德麟有关。清末时葛原在粤海关税务司任职,他最嗜国际象棋,也爱好我国的象棋,常搜集民间棋谱,翻译成西文,介绍到国外。葛也喜欢将国际象棋介绍给中国人。稍后,葛氏调任上海江海关税务处。因他喜爱我国的象棋,就将《时事新报》上的象棋残局剪贴成一小册,还上门看望谢侠逊,两人交上了朋友。于是,葛向谢请教象棋,谢同时向葛学习国际象棋。谢很快加人"万国象棋会",成了我国最早奔国际象棋者之一。
谢侠逊想,葛能将我国的象棋介绍到国外去,我们何不将国际象棋介绍进中国呢?于是他一边教葛的子女奕象棋,另一边学习提高国际象棋的水平,再亢面将国际象棋改成中文,向国人介绍。图8是谢改制的国际象棋。自谢参加万国象棋会后,参加的中国人逐步增多,有尤彭辉、岑有常、沈霖生、郁均侯、朱燮钧、杨文恺、谢绍逊等。
1927年,上海万国象棋会举行比赛,已有15年国际象棋棋龄的谢侠逊和何智辉、孙霖生参加比赛,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年谢代表万国象棋会和小吕宋(菲律宾)进行无线电通讯比赛。1930年,谢和尤彭熙博士组成联队,力挫英人史玉峰、威廉白脱,获中英万国象棋比赛优胜。
1935年4月下旬谢在弈访南洋时,逢上马来西亚的国际象棋冠军英人(驻地空军司令)亨特,亨特向谢挑战,各报都作了报道,结果谢胜,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
七、棋星高寿的典范
谢侠逊一生爱棋、弈棋,推动弈棋事业的发展,他从晚清起,经民国到解放,经历三个朝代,活了一百岁。为什么他能如此长寿?归纳起来不外乎:生活安定,营养丰富,运动适量,医药保障,遗传因素,无不良嗜好等。以谢侠逊来说,运动适量是脑、作欢料的适量。棋手大都高寿,如林弈仙90岁、邵次明87岁、彭述圣87岁、钱梦吾85岁、朱剑秋85岁、贾题韬86岁……他们中有的基本不做西方式的体育活动,共同点是中青年时弈棋多,晚年时弈棋不断。如广东老名手许容斋,90岁时犹向黄松轩挑战,这就间接证明弈棋对于保持心理健康具有相当作用。谢弈棋促长寿主要有两方面:
1、不间断弈棋,保持健康。谢5岁学棋起,一生有90多年弈棋经历。青年时期弈棋盘数超常,白天弈后晚上奔(或复盘记录);壮年时已满头华发,弈棋非但没影响健康,还给他勤"脑"打下了基础;到了晚年,减少弈棋盘数或不做紧张比赛,弈起棋来有一种轻松感,同时让脑子运动而保持"青春"。谢80岁还和同好弈棋,90岁还参加棋事活动。
2、脑、体并动。谢侠逊除常年弈棋外,很信奉"饭后行百步,胜如开药铺"这谚语,他常常散步、晨跑,年轻时如此,步人老年时亦如此。1957年,全国象棋锦标赛在上海举行,时谢为裁判长。一天早晨,谢和邵次明老人在南京路散步,不知谁提议,以因际饭店为终点,两老竟开展百米赛跑,结果基本同时到达,使一些后生自叹不如。当然,到了高龄,应十分注意高脂肪等疾病及避免比较紧张的比赛棋,以防止中风之类的突发。
一代棋王谢侠逊于1987年逝世,终年100岁。谢侠逊先生虽然"走"了,但他的影响仍留在中国棋界。1995年,他的家乡兴建了谢侠逊纪念馆,让他的事迹永远流传下去。
(全文完)
以后本版块将陆续收集更多的“棋人棋事”,期待网友转贴或原创(最好是篇幅适中、有特色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