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几本象棋方面的书,我觉得这里面确实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一种引人深思的,闲来无事,不妨细细地探究一下这个课题。
贾题韬先生在《象棋随笔》中曾就象棋的智慧之美有过一段颇为精彩的论述:“……象棋的美在什么地方呢?一句话,唯在于组形与展形。车的冲杀,炮的遥控,马的盘曲,兵的摆动,士相的错落有致,将帅的运筹帷幄等等在阵形的联合行动中得到充分发挥,……隐约处如细雨碎花,闲逸处如春风杨柳,壮丽处有如为拿破仑喝彩的巴黎战鼓。无战线的战场,无声音的音乐,都会呈现在方寸江山之中,活跃在人们的面前……”
下棋首先是一种对峙,在似乎是悠闲雅致的对峙的背后,支撑着棋手的是一股由智慧、意志、体力所凝铸起来的巨大的力量,而表面上往往给人一种轻松恬适的印象,端坐枰前,棋手有的轻摇折扇,细风微荡;有的轻啜香茗,神闲气定;有的笑容可掬,满面春风;有的手拈香烟,吞吐烟云。但所有这一切都无法掩饰或淡化头脑中激烈的思索、运筹、谋划。西装革履里往往掩藏着刀光剑影,平和的微笑下往往是风雷激荡,杀机四伏。谈笑盈盈之间,千军万马奔驰纵横,高山摇撼,江河变色……
一方面,象棋焕发着、激活着、扩展着人类的智力和思维,另一方面,这种思维与智力上的突破又有力地推动了象棋向更深广的境界发展,更深邃、更精密、更完美。
象棋最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一点和围棋不同。围棋的每一颗棋子都是一样的,身份都是平等的,单个的棋子并无含义。而象棋棋子之间不是平等的,恰恰是依靠这种不平等、依靠在一定规则之内的“以强凌弱”来实现棋子的价值、功能。等级制度禁锢人们思想,是应受到批判的,但正如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是在一种限制与条件下的自由一样,使不同的子力在规则之内施展自己的威力。这一点比围棋更类似于战争。这也就使象棋在过程中展现出一种有别于围棋的智慧之美。或许也正因为此,围棋走向世界之后,象棋仍为中国人所独享。国外偶有参与者,也不过是东南亚一带,都是流风所及。
我在数年前曾有一段相对闲暇的时间,每天晚上都有一些时间用来下棋、观棋,或者在没人的时候自己打棋谱,用心来揣摩棋谱中所凝结着的古人或别人的智慧的较量和各种计谋的尽情运用,战略与策略的合理使用,阴谋与阳谋的交替动用,山穷水尽之后令人豁然开朗的“柳暗花明”,绝处逢生。我还曾长时间地用心灵沉浸在《梅花谱》、《桔中秘》、《弈乘》等古代棋谱的千万个棋局之中,流连忘返,美不胜收。那实在是一个博大的、独立的、深湛的美的世界,美的海洋,处处飘溢着人类智慧之美的芬芳。
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当年从15岁起就步入棋坛,并创下“十连霸”的空前伟业。在2000年的全国个人锦标赛中,他以55岁之身,竟然又一次称霸棋坛,第14次夺得全国象棋个人冠军,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这次比赛,胡荣华是在体力、精力日渐衰退的情况下,仍步步为营,搏杀于千军万马之中,脱颖于南北高手之林,再一次证明象棋并不主要取决于体力的强悍,最终较量的是个人智慧的高度,实在是一门智慧的艺术。他曾经撰文论及这个话题,他说:“象棋作为充满社会和自然原素与人生哲理的艺术,作为与琴、棋、书、画并列而象征中国古代文士智性才情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重要一链。因为其寄寓着红黑、阴阳、动静、刚柔相克的大道,集聚着宇宙和人生的无上智慧。”
以下红色文字为相关链接/点击即可阅读
寻觅枰中仙机神迹---测测你的棋力
透过“象棋”来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