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夕阳运动”怎样才能“返老还童”?

1楼
wyp123 发表于:2009/6/2 21:34:28
摘自马戈的博客:

“夕阳运动”

要在“返老还童”

 

     象棋被视为“夕阳运动”,不是一天两天了。说实话,我讨厌这个说法,但又不得不承认它多少指出了一个我们感情无法接受、但却必须面对的尴尬现实。其实几年前我在《象棋研究》杂志上所写的《尴尬的艺术》就涉及到这个沉重的话题,我甚至还因此遭到有理解能力障碍的棋友的指责。

    好在大多数人知道我对象棋的感情,也知道我说话太直率的毛病。另外还有一部分棋人居然还同意我的意见,这是另一部分人始料不及的。

    去年秋天以来,我做起了“宅男”,有人说“马戈现在不如前两年活跃了”,这是实情。一方面,有身体的原因。去年全国个人赛和杨官璘杯公开赛我都没去,就是医生和家人坚决不批准,而我当时确实全身发软,走路都有点困难。另一方面,手头上正好有套书,和出版社签了约,有规定期限。所以是一边休息调养,一边埋头写作。这么的,过了一个春天。

    “夕阳运动”这几年是越来越显老了。仅就这两年所见,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哈尔滨、济南、南昌、深圳、宁波、无锡……大小城市去了不少,所见所闻,象棋真的是不能和上世纪八十年代比了。不但不能和八十年代比,也不能和九十年代比,甚至不能和本世纪的前几年比。越是大城市,业余时间玩玩象棋的越少。前几年有家专业公司受客户之托,在全国选择了北京、上海、广东几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另外又选了西安、郑州、成都等相对来说经济稍逊一筹的城市,就象棋问题设计了一套题目,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是现代的大都市市民的反应不如地域比较偏的、经济稍欠一些的。在街头巷尾下象棋的少了,几乎不怎么能看到了;在惠州的08象甲开幕式和闭幕式我都去了,开幕式期间讲棋时还有几十个人看,闭幕式期间还是那个房间,还是那个比赛,还是那个讲棋的教练,但听讲的人连一排都坐不满了。最少时就两三个人。

    在哈尔滨的松花江畔,在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广场,我问过一些当地的年轻人:知道王嘉良吗?摇头。知道赵国荣吗?摇头。喜欢下象棋吗?这回说话了,而且是一脸的困惑:象棋有意思吗?结果是我连连摇头。

    最近我的一位朋友碰上了喜事,他的宝贝儿子考上了中戏导演专业。他请我喝酒,我给他讲了我的亲身经历。有一次我有事要去中戏,打的。没想到一连找了三辆车,的哥都不知道“中戏”在哪。我说就是中央戏剧学院,不知道。我又说,就是巩俐、章子怡毕业的那个学校,还是不知道。我想了想,又说:就是北兵马司,南锣鼓巷,东棉花胡同……哈哈,还是不知道。最后找了一辆黑车,一说,嘿,他知道。结果上了车他一个劲打手机,问朋友:去中戏怎么走?

    北京太大了。北京开出租车的居然可以不知道中央戏剧学院,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来要求哈尔滨的年轻人一定得知道象棋界的新老东北虎呢?

    没关系。我曾有幸和吕钦大师一起去广州的文化公园逛了逛。公园非常美丽,绿树参天,又值雨后,空气清新。还照了一些棋迷在路边椅子上下棋的照片。回来一查看,发现全是老人。我去过二沙头的广东省体工大队训练基地,广东队的训练室比围棋和国象都要大,大不少。但我知道,这只是特例,如果没有吕钦和许银川,没有以前的杨老和广东象棋在全国的特殊地位,象棋能在体工大队里有一席之地就不错了。

    在开发和争取未来市场方面,象棋明显输给了围棋。各大城市都有围棋班,也有象棋班,但象棋班不管在哪里,都只是围棋班的一个零头。这些老生常谈我不想重复,没劲。

    我觉得我们是该反思了。再过一些年,老一拨不在了,甚至像我这样的中一拨也不在了,象棋恐怕连“夕阳运动”的资格都危险了。是的,象棋绝不会消亡,但衰退是不得不承认的。有一天,衰退到国家体育总局取消了作为体育竞技项目的象棋,也不是不可能的。

    我说这些话,可能有人不爱听。但我要说。因为我知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把象棋视为自己的生命,我在心里盼它能一天天好起来,而不是一天天老去。我觉得象棋需要改革,这个改革不是总跟和棋过不去,而是要想办法和市场、和观众、和年轻一代挂上钩,牵上线,就是我前年和去年反复唠叨的,要增强造血功能,要断奶。

    赛事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这些搞宣传的人,要知道什么是关键。要宣传象棋的文化内涵,它有趣的一面,它被人们误解的一面要有人把这个案子翻过来,象棋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搞象棋的特级大师和国家大师,包括搞比赛的,做裁判的,理论研究的,排局创作的,基层教学的,都是宝贵的人才,是国家的财富,要宣传他们。要探讨象棋在新时期下如何“返老还童”的话题,要鼓动各地的对象棋有感情的企业家,围绕这个问题来展开讨论,集思广益。美国NBA不就是十来家冰球馆的老板创建的吗?如果全国有十几位大老板,大家合起伙来做这样一件大事,下这样一盘大棋,吸纳各界愿意为象棋出力出点子的人才,借鉴西方国家的某些成功经验,结合咱中国的特色,是大有可为的。这比张老板今年拿二百万,李老板明年拿三百万,看不到半点回报,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要强吧?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一些热心象棋的老板,如果能把这些人捏合起来,是个什么局面?我有点跃跃欲试了。

    一个是操作的问题,比如说全国团体赛,也就是象甲和男乙、女团,还有个人赛,不能还像过去那样搞,关门搞比赛的时代应该结束了。应该见鬼去了!另一个是象棋的文化包装,我们摇笔杆子的都可以贡献自己的力量。前一个问题主要是靠有关方面和有识之士共同去做,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自发去做,但几个人做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空手套白狼也不行。长远看,应当从文化角度来开发象棋,来揭示象棋,来教育人民,纠正偏见,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它的美好和美妙,认识它的博大精深,认识它的深刻内涵。同时,从各个方面来对以往的象棋进行改革:观念,体制,种种习惯性做法。

    我有很多具体想法,但没有适宜的条件,我不想说。因为说了也白说。我曾提出一个电视节目的设想:把全国赛的精彩入局做成像体育频道中的足球射门集锦,配上极富感染力的音乐,用三维动画把棋子做成小人,采用拟人化的手法……但是有人没好气地质疑,我就算了。不说了。

    合作所需要的不是一个精英,而是一个精英的团队。我所说的精英,不包括以抄袭为能事的哥啊妹的,不包括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还隔三岔五搬弄是非者。我真怀念清代扬州的诗文之会,恨自己没赶上那个好时候——

    在园子里设若干小桌,每人一桌,桌上有两支笔,一只端砚,一支松烟或油烟的墨,一个水注,四张稿笺,一把小茶壶,一只茶碗,一只果盒还有一只茶食盒,凡是自以为能写点什么的,都可以来,当场写。写好了就交给召集人,马上送去刻版,最迟的日头偏西时得交稿。三天之内可以修改重刻。

    这种场合有一个好处,就是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不用杜就绝了。

2楼
zxq736 发表于:2009/6/2 22:41:40
用户已锁定!
3楼
zxq736 发表于:2009/6/2 22:46:54
用户已锁定!
4楼
13543449955 发表于:2009/6/3 10:08:23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楼
大将军手写板 发表于:2009/6/3 13:08:41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山大快刀 发表于:2009/6/3 15:14:41
zf的消极作用不容忽视
7楼
cyh398 发表于:2009/6/5 17:03:02
用户已锁定!
8楼
天煞孤鑫 发表于:2009/6/9 16:42:57
用户已锁定!
9楼
天煞孤鑫 发表于:2009/6/9 16:47:21
用户已锁定!
10楼
滇池边的老高 发表于:2009/6/20 8:52:19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10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