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城再次召开“棋会” 前后传承 (黄胜光)
上个月,中国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广州日报》共同主办的“中国棋文化峰会”在我市举行。当今中国棋坛高管、著名棋手、棋文化专家学者、相关棋类机构负责人以及学界、商界、政界热心推动棋文化的重量级人物齐聚广州,共商中国棋文化发展大计. 这是海内外棋人的幸事;也是广州棋人的殊荣。
为什么今届峰会选择在广州召开呢?我认为原因有三点:1. 第16届亚运会明年在广州举行,象棋、围棋、国际象棋首次列入正式比赛项目。如何办好亚运会三棋比赛肯定是其中议题之一;2. 我省是象棋大省,省会广州亦素有“棋城”之称。在“棋城”召开“棋文化峰会”顺理成章3. 凡事都有个传承,早在2003年广东省文化建设与体制改革研讨会就曾经提出过关于“棋都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
当年,“棋都文化工程的战略构想”在广州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为此,广州日报资深体育记者施绍宗采访了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并作了跟踪报导。被采访者的言论或文章见报的主要有前力中集团总裁(前广东棋队领队)容坚行、广东国际象棋队教练黄民驹、广州市体育局局长刘江南、广东棋队领队陈志刚、广州棋艺社社长余钢粮等。当时我在东湖棋院担任副院长。所以拙作《夯实基础好建“棋都”》 也被登载在报章上。
当年,刘江南局长说过“广州市体育局党委经研究决定拨出资金,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广州棋院”。 时任广州棋艺社社长余钢粮也透露了他们的设想----“高起点高标准建成50年不落后的多功能棋院”。 建棋院虽然拖了五六年,但现在可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新棋院今年铁定开工,一定能按要求依时交付亚运会使用。这是军令状!那么,拙作的观点时隔多年是否还能站得住脚呢?下面我就把文章发到论坛让网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