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isheng281
象棋,中国从古至今,广为流传的一种娱乐游戏。认识它、了解它的时候,我大约是八岁。是跟着我哥学的,那时候,一副木制的棋子,一张画满了方格子的“地图”,是我哥和他同学相互切磋的乐园,每天放学,他们都要比划两局,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我很轻易的学会了它。
虽然会下了,但是仅仅会走步而已,一味的猛冲直撞。所以,那时候还不能说完全会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的对它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我认为,一个好的棋手,不但棋艺要高,自己的素质也一定要过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过《热心过渡》这幅漫画:一共四幅图,第一幅图中,有A,B二人正在对弈;第二幅图中,C出现,站于A后,手指棋盘,嘴里在说话,A回头看他;第三幅中,D又出现,站在了B的后面,姿势和C一样;第四幅图中,不见了A,B,唯独C,D再相互谦让走棋。作为一个棋手,起码的棋德是要有的,“观棋不语真君子,举手不回大丈夫”这句话,虽然道出了一个棋手的道德,但是能真正做到“观棋不语、举手不回”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尤其是下棋不是很好的棋手,再观棋的时候看到不顺心的就要“指点”别人。我也曾有过这种恶习,但是再你下棋的时候,别人如果也这样,你就可以感受一下了。
下象棋,原就是锻炼一个人的眼力、脑力的体力劳动,有时候,一个不小心,就是满盘皆输的后果。但是有很多时候,你不小心走错一步,而对手也没有看出来,不过偏偏有个“过客”从旁边提醒了一下,那么这样还有什么意思?且不说惹的吃亏的人讨厌,就是赚了便宜的人也未必会感谢你的,出力不讨好,人生的大忌。
较之军旗,象棋则更容易被掌握,因为它只有16个子每一方,严格的说,只有六个:车,马、象、士、将(帅)、炮、兵(卒)。而且,这六个子兵无实质性的大小之分,这只有看棋手的水平和经常用的子。一般来说,棋手对于棋子的分别至仅限于马、炮二子,有的人喜用马,有的则善用炮,而喜欢什么就要对于这些兵力的攻守要做一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些,我会慢慢谈谈的,此处不多叙)。而军旗则不同:子力一目了然,但是能这样的脑子转的一定要快,否则,处处被动,四处碰壁。而且,对于子里的判断一定要准,绝对不能有闪失,否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远远不如象棋的直观。
但是无论那一种棋,都是一种脑力劳动,都要经过认真的思考,努力的争取,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只有用心,才能领悟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