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弈棋琐论

1楼
移花接木 发表于:2006/8/24 22:47:00

作者:似水流年

(一)

  古人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亦可弈乎?",大约是说,每日吃饱了饭如果无事可做,不是也可以下下棋么?下棋,作为消遣娱乐和陶冶情操的手段,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街头巷尾,摆下楚河汉界,杀子以取乐,不觉时光之飞逝。我生有幸,接触各类棋若干,虽均浅尝即止,从未达到以之为艺,追求更进一步的境界,然透过小小棋局的变幻,观其中无数回味,思来常觉对人生不无俾益,故忆起一一道来:
  最早下的棋,大概是学龄前下的捕虎棋,一方是虎,另一方则是若干猎犬。具体走法记不太情了,规则大体是老虎虽凶猛但体态笨重,走得比较慢,而猎犬相对弱小而灵活,集若干猎犬之力,可以将老虎向陷阱驱赶,并需时刻避免自己阵营中的某些猎犬落单被吃,虎一方则要尽量远离陷阱,脱离重围,伺机下手。现在想来,那棋的规则是很简单的,棋局的开始也相对于数量占优的猎犬一方有利一些,只要步步为营,还是较容易控制局态的发展的,但也需小心,倘一不留神被猛虎反扑,伤及一两个,那余下的猎犬便再难以及时组织起有效的合围,只有被个个击破的份儿。那时自己选猎犬的次数很多,可是胜利次数却不多,也可见"人多力量大"这句话有时也需要分不同场合的。
  后来是下斗兽棋,双方摆开兽阵,兽群的级别从象狮虎豹到鼠猫狗狼,等级森严,子力的走法却不复杂,只有走远走近的区别。象虽然威力极大,但行动迟缓,稍不留神就会受到对方最弱的小老鼠的袭击--象为什么怕老鼠,这事当时觉得比较奇怪,童话故事里也经常有小老鼠被大象踩扁的情节,不懂得到了棋的世界里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后来有看到解释的,说大象最怕老鼠顺着鼻子爬进去吃它的脑子,迄今也不知道动物世界里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以弱胜强的规则,反正那时就是一股执着的信念--宁可舍弃几只虎豹,也要吃掉对方的大象,弱小棋子和强力棋子的价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反倒是那些中等级别的兽类在决战时往往只是参与战略上的掩护,它们攻城拔寨的作用只有到了残局凸显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
  与此相似的是军棋,这也是我后来对这类棋提不起太多兴趣的原因:等级优势束缚了下棋者的想象空间。虽然下棋者也需要排兵布阵,临战时也需要运筹帏幄,但摆在棋盘上的一个铁的事实却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弱者永远没有与强者叫板的权利,而只能寄希望于更高一级的反攻或者同归于尽。幸亏有"炸弹"和"地雷"这些破除等级优势的武器,才使得棋盘上的战斗在弱肉强食之外还有一些策略上的精彩,常听到有很多乐于此道的朋友得意地讲述着他们用"团长"冒充"炸弹",追得对方"司令"到处乱跑的乐趣,而这种诡骗的心理作用,在对局者双方乃至裁判心中所受的影响恐怕是难言的。也许是因为有这种因素吧,后来出现了很多的同类棋变种,象海战棋、海陆空战棋、甚至新陆战棋,但大都因为内容类似,规则繁复,而最终只是昙花一现。但在这些棋种的改造过程中,追求子力的平等和转化、破除霸权优势的设计思想和趋势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和发展,海战棋中的"雷击舰"可以击败"潜水艇";海陆空战棋中的"炮舰"可以镇守要津,舰艇可以登陆转化为相应级别的陆军;在新陆战棋中,甚至混入了中国象棋的子力和特点,不再有严格的棋子等级,只有在运动战过程中的子力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经脱离了军棋这类必须是下暗棋的束缚,而类似于堂堂之师对弈的范畴。后来我还听说有的地方对军棋的改造,棋子通过搏杀的过程可以积累经验,提高作战级别,从而胜过那些毫无作战经验的棋子,这大约也是对军棋那种根深蒂固的等级优势的一种变相的挑战吧。
  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接触那些对等策略型的棋种,在有些棋里不但要考虑己方棋子的位置,同时也要考虑如何借用对方的棋子。有一种相对简单的叫坦克棋,是以通过棋子的夹击将对方的坦克变为己方的坦克为目标的,后来在计算机上见到更大规模的这种类型的游戏,可能看起来子力安排散漫而且毫无条理,但往往一着出击便可在棋盘上引起无数如连锁反应一般的变化,劣势者固然抱残守缺,处心积虑,优势者也绝不可掉以轻心,因为稍有不慎便会风云逆转,乾坤反复。另一种需要巧用对方力量的是跳棋,在双方中心接触时自己棋子的位置固然重要,而如何巧借对方为自己搭桥则更是学问:因双方棋子纠缠着都要向前冲刺,过一个少一个,集团距离既不能近缩一团失却灵活,也不能相距太远而减缓步伐,必要时需要诱敌出动以为己用,有时三国交兵,见有精于此道高手者不动则已,动则数步长奔连跳,酣畅淋漓,而对手亦步亦趋,却处处受制,实有"静若处子,动如脱兔"之妙,惜此技未得深入研习,实是一憾。
(二)

  弈棋真正与战争形式和内涵结合紧密的,我认为还是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棋的产生据说是起源于人类的战争,人们把对影响局部战争胜负的因素抽结归纳到较简单的子力多寡和配置因素后,以棋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出现了象棋的雏形;而对影响战争全盘的各种复杂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模拟和复现,则成为了体现人类最高智慧思想的棋艺--围棋。
  在这三种相对重要的棋中,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是比较接近的,但从它们不同的设计思想和表现形式上仍可以看出两种不同文化的异同。众所周知,国际象棋是印度人发明的,关于它的起源还有一个和大数有关的传说:国王为了奖赏发明象棋的宰相,问他到底需要什么奖励,聪明的宰相请求国王在第一格里放一粒麦子,第二格里放两粒,依次类推,每一格都放前一格麦子数的两倍。国王满以为这个条件很容易满足,就答应了宰相的要求,结果他很快地发现即使是全国的麦子都运来也远远满足不了宰相的要求,因为他需要的竟是(2^64-1)粒麦子!
  实际上国际象棋的走法变化当然没有这个天文数字那么大,但相对于冷兵器时代人的想象力而言,它的变化已经是足够地复杂。但科学技术发展到如今,越来越高速的计算机芯片技术已经把人工智能发展到最初不可想象的程度,计算机的下棋水平已经能够与最优秀的国际特级大师相抗衡,IBM 的"深蓝"更是靠着精确的逻辑运算击败了在此领域人类最高智慧的代表--卡斯帕罗夫,可以预计到的是,随着芯片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人工智能领域的不断发展,在这个项目上计算机是完全有理由最终超越人类的。
  中国象棋的地位与此类似,同样也受到了来自计算机的冲击,由于这两种象棋的判断局面优劣的标准大致比较类似,而且相对模糊的因素较少,从而也较容易通过计算机实现并总结规律,达到与人类智慧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的程度。这两种棋艺将来的发展,局限便再不是由于芯片的运算速度,而是棋的规则本身了。
  如果有中国象棋的底子,一般很容易掌握国际象棋棋子的走法和规则,但这两者之间实际上还是有许多微妙的差别的:
  比如"象"的作用,在中国象棋里"象(相)"是取自文官"丞相",走法四平八稳,以防守功效见长,颇合文官领袖的风范;而国际象棋中"象"虽然同是斜行,却是攻城拔寨的重要子力,"象路通畅"和"双象优势"在很多开局情况下成为判断局势优劣的重要依据,这大概和印度地区生活中大象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分不开的。所以虽然同为象棋,"象"的功用却是有本质性区别的。
  再比如"兵"的作用,中国象棋里的兵阵在开局并不是最重要的,由于兵阵结构的松散,在本方阵地里"兵"并不具备很强的自我防卫的能力,其侧向很容易受到攻击,往往需要其他强力子的保护配合,而一旦攻过河去,则可以横向移动结阵,威力大增,势不可挡,向有"小卒过河当车使"的俗语,而最忌被迫沉底为"老卒",功效减弱。而国际象棋里的兵在开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掩护结阵,方便其他的强子力在后方快速集结,对方阵营一有破绽,则往往在前沿一点上拼个你死我活,破阵者长驱直入,被破者溃不成军,究其战斗起因却往往是缘始于一两个兵的争夺;此外与中国象棋的"老卒"无用不同,国际象棋鼓励小兵冲到对方底线,可以变成其他需要的子力,在兵的使用方面,国际象棋显然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究其原因,大概是中国古代战法并不极力强调士卒的拼杀,车马在战阵的决胜过程中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讲究的是马疾刀快,而不耐烦一兵一卒的厮杀,"取敌首脑,则敌自解",这种运动战的高效追求体现在棋盘上便是著名的格言:"宁失一子,不失一先",同时也出现了中国象棋独有的干扰反制约对方的手段--"别马腿"和"塞象眼"。国际象棋则相对更注重兵阵的组织,可以说开局的相当多回合的较量都是在彼此布阵的制约中无声地完成的,老谋深算的高手会以静待动,在双方兵马的来回调动中寻找子力平衡的支点,嗅出必其功于一役的机会,而中国象棋则明显回避了布阵这一过程,一上来便利用现有阵势短兵相接,刺刀见红,因而战局的变化也相对较简单。
  此外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中都各有一种对方没有的强子,分别是"炮"和"后";作为攻城拔寨的冲锋战具,从最早的抛石机,到后来的火炮,这种远程进攻威力极大、自身防护力较弱的武器就是中国象棋中"炮"的雏形,而"后"则是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大的一颗子,进可攻,退可守,活动范围大,而这种看似无敌于天下、与国际象棋设计思想中"每个子都有长处和短处"的原则有矛盾的强子,却偏偏在棋局开始和中局会受到无处不在的兵阵控制,这也是一个比较奇妙的现象。在初学国际象棋时,有不少人都喜欢上来就让"后"到处冲锋,而冲撞了几下之后,就会发现对方的阵营毫发无损,自己反而失去了先机,因此一般的合理开局都把"后"放在一个不易受攻击的位置,作为决战的强力后援,而一旦兵线打开,线路开阔,"后"才能纵横驰骋,发挥其最大的作战攻效。
  虽然这两种象棋都是以攻取对方的"将(帅)"或"王"为目的,但他们首领的活动范围却有明显的区别,这和两者的文化背景和战争观念是有很大关系的:国际象棋里的"王"可以自由走动、自我保护,在很多残局里,还是参与擒拿对方"王"的必要配合,其主动性和价值一点不因其是本方的首脑而有所降低;而中国象棋里的"将(帅)",原本据说也是可以到处走动的,可是到了宋朝,就出现了"米字禁城",并派两个"士"加以保护,"将(帅)"的主动性便被严重束缚了。本来对宋朝的软弱无能、丧权辱国就没有好感,再加上看到这种贪安一隅、不思进取的禁崮束缚,更是觉得国亡得应该,呜呼,欲令弈棋仅为搏戏,岂可得乎?
  这两种象棋还各有一个不合常理、匪夷所思的规则,至今仍不知所为何来,那就是中国象棋的"不许将帅相对"和国际象棋的"无棋可走迫和棋",战场上显然没这个道理:试想两战阵上主将遥遥相对又有何妨,隔着楚河汉界,难道真怕对方效项王故事,射刘邦一箭不成?那"迫和"更是不知其所以然,既将敌人逼入绝路,正是赶尽杀绝,令敌人缴械之际,何故却放虎归山,草签城下之盟呢?中国象棋里与此相对的"等招"一说,却比那"迫和"之愚腐要高明许多了。

2楼
心领神会 发表于:2006/8/25 16:40: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35547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