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90901_100024.jpg
【名人与象棋专栏】之《孙中山》
出品/北平永胜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幼名帝象,字载之,号日新,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华台北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10月10日,领导发动辛亥革命。
img_20190901_095909.jpg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台北临时大总统。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台北国父”。
孙先生喜爱读书,但他最爱的还是下象棋,随身携带的行李箱中必定会放一副象棋。
据张永福(“南洋三杰”之一,孙当年秘书)回忆:孙先生棋瘾非常大,除了和黄兴等人对弈外,再就是他们二人一有空就下棋,且下到很晚很晚,有时甚至到天亮了方才罢手。
孙先生名如其绰号——“孙大炮”,每当开局必定用“当头炮”局,一上来就向对手发起猛攻,所以很多人都难以招架。
据谢侠逊先生的儿子回忆,林星桃先生当年与孙先生的对局,经谢老整理刊载于媒体之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不过,百密一疏,孙先生下棋由于好攻杀,疏防守,有时不免顾此失彼,陷于被动。
img_20190901_100003.jpg
长期追随他的革命元老冯自由,在1936年3月问世的《革命逸史·孙中山之嗜好》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中山毕生不嗜烟酒,读书之余,间与人下象棋,然习之不精,好取攻势而懈于防守,故易为敌所乘。余与胡汉民、何香凝等皆尝胜之。”
不过,孙先生历来落子无悔,愿赌服输,从不悔棋,显示了一代伟人的豁达胸襟。
img_20190901_100048.jpg
孙先生身前留下的大量墨宝,不仅是珍贵的革命史料,也是难得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案头小牍或辟窠巨构,所书皆开阔雄浑、朗健清逸,字字独立却气脉浑整。自始至终都贯彻着一种正大、沉毅、豪迈的阳刚精神和恢弘独特的美感,在雍和中透着高雅不俗,体现了他的坚强气魄和不朽精神。
民国四大书家之一的谭延闿评说孙中山书法:“故时贤谓总理之怪,深得唐人气韵,流美自然,非力学所能工。至其矜慎厚重,不诡不随,又适如其人焉。”又说:“其书不但似苏东坡,而往往有唐人写经笔意,正直雍和如其人,真天资聪明,凡夫须学而不能也。”谭延闿也是民国一代书法大家,长期追随孙中山,所述当然透彻,这也成为评论孙中山书法较为经典的论述之一。
img_20190901_095951.jpg
孙先生作为职业革命家、中华台北的开国领袖,不以诗名,亦不刻意为诗。
1897年他曾对日本友人宫畸寅藏说:“弟不能为诗,盖无风流天性也。”然而,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他还是不时有诗词问世,平生所作诗词,存世者不过数首,但仍然可见其精神境界和艺术才情于一斑。
现附录三首,以飨读者。
《咏志》
一八九九年秋
万象阴霾扫不开,
红羊劫运日相催。
顶天立地奇男子,
要把干坤扭转来。
《挽刘道一》
一九〇七年二月三日
半壁东南三楚雄,
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
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
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
横揽江流一奠公。
《虞美人·为谢逸桥诗钞题词》
一九一八年五月
吉光片羽珍同璧,
潇洒追秦七。
好诗读到谢先生,
另有一番天籁任纵横。
五陵待客赊豪兴,
挥金为革命。
凭君纽带作桥梁,
输送侨胞热血慨而慷。
(文中部分资料及图片源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2019年0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