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烟花三月离扬州——淮扬三杰之一周焕文

1楼
乾坤大挪移 发表于:2006/3/30 19:04:00

  医家医病,常常注意到用药理气;棋家斗棋,又十分强调宁心鼓气。心宁而无杂念,可以专心弈棋;有敢于胜利之气,才可能弈出水平。这些常理说人家容易,逢上自身,就不一定处理得好。现代江南名手周焕文,在和慢国手张锦荣斗棋时,因负气而导致失败,因失败而咽不下这口气,于是矢志复仇,培养儿子周德裕成了七省棋王,于是,有了烟花三月离扬州这个被现代弈林传诵的逸话。

(一)周焕文其人

  周焕文,字少莱,扬州人,出生于清光绪年间,是颇有名气的中医师。爱好并精通象棋,是晚清至民国早期江南的名棋手。在上世纪末的江都城,是继索万年、杨健庭之后的扬州象棋第一手,和民国初期来扬州落户的王浩然及稍后崛起的张锦荣,并称淮扬三杰

  早期的周焕文,弈棋喜欢用炮。据说,青壮年时,他执先大都以当头炮进攻,后手时亦还以顺炮或列炮。除非是老对手,才有改用起兵、进马或飞象等局法的。但自民国早期,受各地棋手各种开局的影响,先手喜用进兵、飞象开局。为此,贾题韬先生说周的行棋风格是冲和淡远,别具风格。他被激和张锦荣斗棋,因两次输棋而无脸留在江都才烟花三月离扬州的。

  周焕文的性格,反映在课艺上,十分严肃认真。他和张锦荣斗棋失败后,本想再战复仇,但考虑到张比自己年轻十多岁,要翻身实在困难,为此将希望放在儿子德裕和德广的身上。尤其对德裕,课艺极严,期望亦高。

(二)淮扬三杰

  说起淮扬三杰,起初只有周焕文一人,这可从有些棋书的提法——“清末民初,周焕文为扬州第一手看出。由于周有医生身份,且为人热忱,在扬州棋坛很受人敬重。不久,镇江名棋手王浩然来扬州落户,在棋茶楼等处,击败了众多二三流棋手,自然会和 周焕文较艺。虽然王多胜几局,但王为人比较谦和,从不自夸棋艺,有时乃至推崇周焕文的棋艺。因此,民国早年, 扬州棋坛一度双雄并峙,倒也相安无事。下附周、王的一个对局片断,选自名局选《江南风影》。周以仙人指路开局,王以对兵相应,纠缠至第18回合,黑方已反先。而周换文不愧是扬州第一手,以精湛的功夫抵御,终至成和,着法如下:

兵六进一炮75 士六进五将56 兵七进一车67

车八平五炮57 帅五平六马53 马九退七炮75

帅六进一炮7退1 车五平三炮79 帅六退一炮91

帅六进一车6退2 相五退三马3退1

  ……以后局势逐渐缓解,终于弈和。当周焕文和王浩然棋名甚炽时,另一较年轻的棋手张锦荣在扬州棋坛冒了出来。据传,张因十分倾慕王浩然的神马功夫,曾认王为师,仅二年,棋艺已和周、王大致持平。

  张锦荣出身于市井,很聪明,整天混迹茶馆澡堂,对于斗 虫、玩鸟、骰子、骨牌、麻将等无所不精。他除了在扬州,也常去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地弈棋。在谈及扬州名手时。人们总是称赞周焕文,张对此十分不服气,自忖棋艺已成熟,绝对可和周换文角逐。但因乃师王浩然比较谦和,张不便向周公开挑战。

  据截,周换文和张锦荣较艺共有两次,一次在王去上海向林弈仙挑战时,时间大约在1916年左右;又一次在王去北平和孟文轩比赛期间。

  约1916年,王浩然赴沪向当时有无敌中炮之称的林弈仙挑战。张趁此时机,在扬州棋坛放出风声,要与周焕文十局决战。周起初不愿,但禁不住一再邀约,在做了充分准备后,决定应战。于是一场炮、马之争在教场的茶楼展开。也许是周自视甚高,也许是张的慢功夫和棋艺确实厉害,尽管周花了力气,还是小输一局。

  1919年,王浩然应富商李律阁之邀,赴北平和那里的第一手孟文轩较艺。张锦荣又一次在扬州的棋茶馆放出风声:要和周焕文让先决战。由于气势逼人,周焕文不顾年事已高,愤而应战,结果既因沉不住气而弈不出好棋,又因张锦荣的棋艺确实细腻且行棋缓慢,结果竟以二胜四负四和而负!

  这一输输得周焕文从此不想去茶楼和张宅,因为他怕那里的棋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可是一个棋手要想不和棋友打交道,是比较困难的。周也曾想约张再战,但若翻不过来,则更加难以见人。于是,他想到了督促儿子德格学好棋艺,将来由他去和张决战。恰在此时,周的兄长从上海来信,约他去上海作客,于是周焕文于烟花三月之际离开了扬州,在上海广益善堂行医。

  经过这一战,张锦荣的名声一下子高涨起来,淮扬三杰的誉称也不胜而走了。

(三)沪上旧事

  从本质上说,周焕文是一个棋人,这不仅因为周的棋名大于医名,更因为医生的职业,只是他作为棋人的生活基础。二十年代初,周焕文来到上海后,先在大东门的广益善堂坐堂应诊,站住脚跟。周又很快以四美轩茶室作为主战场,而且他根据医业的特点和棋界的规律,上午坐堂门诊,下午在茶楼以棋应客,晚上则以教子学棋为主。

  周焕文在上海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继续督促儿子德裕习弈,且颇为严格,要德裕继续熟悉各种棋谱,周还亲自对其面试。他要求德裕每天弈棋三局以上,如果达不到,要继续再弈。他还明确告诉德裕习艺有两个目的,近期目标是击败张锦荣,远期目标是称霸华东乃至全国。周焕文认为以自己的棋艺和认真督促,加上德格较高的天赋条件,达到近期目标,完全可以做到。据《周家父子兵》载:周德裕练到相当水平后,便跃跃欲试,拟公开向张锦荣挑战,但周焕文认为还不可,并对儿子德裕提出目标——父子对弈一百局,如德裕能净胜半数以上,才同意他向张锦荣挑战。当第一个一百局后,儿子德裕未能达到目标,于是公开向张锦荣挑战的事暂且退后。

  为了进一步提高儿子德裕的棋艺,周焕文鼓励德裕外出弈游,到杭州、上海等地磨炼。在杭州他曾遇上蔡阿福这个名手,并向残局名家尚春如求教,在福州他逢上名手连学正,在上海他和湖北名手罗天杨、吴淞亭等对弈了一个多月。经过再次磨炼,自感技艺又有了提高,于是周德裕公开向张锦荣挑战!据载:第一次二十局在扬州举行,周德裕胜,第二次二十局在十二圩进行,也是周德裕胜,第三次三十局仍是周德裕胜,总共七十局棋,周德格净胜十四局。从这里可以看出周焕文课子习艺的严谨和苦心,也可看出他培养一个既有七省棋王头衔,又为华北、华东和华南比较一致公认的拔尖名棋手,为丰富棋艺宝库作出了贡献。

  周换文在上海的第二件大事是:和谢使逊结交。谢侠逊从1919年上海青年会棋赛夺得第一名起,知名度一下子提高。谢又是个有心人,苦心于棋艺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刊行,对棋界的贡献功德无量。棋入中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有的虽有文化,但大都在盘上用功夫,对于棋艺资料的搜集整理不感兴趣,为此,历代以来,棋艺和棋史资料又少又残。谢氏要搜集棋艺资料,但需要有志同道合的棋友相互探讨。当周焕文来沪落户后,两人在交流棋艺中谈得很投机,很有同感,周也常给谢以方便。1928年,当棋界人士以游戏性质在报上发表成立象棋总司令部并推举谢氏为棋坛总司令,这一创议得到东南各地棋手的拥护。谢氏在就任棋坛总司令时,原考虑 委任周焕文为陆、海、空三军前敌总指挥,不料周焕文却先一步因病逝世,得不到这一荣誉。谢氏为此十分伤感,如失左右手,作了一首挽联以纪念:

  双龙斗角,两虎后牙,放眼看山河,等是棋争一着,每当风雪残效,马迹车全,更得何人能对垒。

  潮咽沪光,风凄开水,抚怀数着旧,谁知梦隔重泉,犹幸箕裘克绍,笔歌墨舞,依然拥我独登坛。

  还有一件被弃林广泛传诵的临终不忘教子的事。二十年代后期,周德格在全国已大有棋名,各地一流名手和之对局大都多负几局,对此周换文自是十分高兴。然而天不假年,临终前,他仍不忘教子,对德裕的遗言是临杀勿急,还指指心头,要德裕牢记和棋相互影响的道理。

  周焕文于1927年初病殁于上海,终年约60岁。临终前,将儿子德格托谢氏照应,故周德裕也一直以长辈之礼对谢侠逊。

2楼
llkk8866 发表于:2006/4/17 13:32:00

淮扬三杰:周焕文、王浩然、张锦荣。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3楼
棋痴马戈 发表于:2006/4/18 16:51:00

好像缺一个棋图?楼主能补上以成完璧吗?先谢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3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3125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