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1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浏览完整版]

标题:[原创]辩证的艺术

1楼
棋痴马戈 发表于:2006/3/6 14:41:00

象棋作为艺术中独特的一枝,它的特色之一就是充满了艺术的辩证法,它的辩证色彩是如此浓郁而强烈,以至于和其它艺术样式比较起来,我们无法不把它视为辩证法的化身,无法不把它称之为“辩证的艺术”。

辩证法的祖师爷是德国人黑格尔。那是二百年前的往事。后来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唯心主义进行了“大刀剜心”式的外科手术,又对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中的形而上学部分开了一刀,成功地合成了一种新的理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辩证唯物主义”或“唯物辩证法”。有趣的是,黑格尔不知道,马克思恐怕也不清楚,在遥远的东方,在古老的中国,至少两千年前就有了辩证法的活教材,这就是多少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草野蓬窗之戏”的象棋。

艺术的辩证法则,在任何一种艺术中都可以找到例证。绘画中的“计白当黑”,书法中的“笔断意连”,篆刻中的“疏可走马、密不通风”,雕塑中的“静中寓动”,音乐中的“华丽与朴素、主旋与配器、大调与小调”,文学中的“以乐境写哀,以哀境写乐,倍增其哀乐”,都是俯拾即是的证明。但象棋不同。它似乎存心要用自己来证明辩证法的魅力,存心要变成辩证法的活词典和中国版。它不满足于仅仅含有辩证法的某些元素,要做就做到极致,要“辩证”就“辩证”到家。——这才是它的风格和追求。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这门辩证的艺术吧——

在子力功能设置上,象棋的辩证原则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轻重一体、小大互易”。从子力的威力上说,车是最强大的。棋谚云:“一车十子寒。”就车这一个体而言,它如占据要隘,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倘若偏处一隅,则不仅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威力,而且往往还会成为对方攻击的目标。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如果我们站在全盘的高度来看,就会发现车的威力再大,也是为将帅而存在的。在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说弃马弃炮,就是弃掉大车也应在所不惜,在极为特殊的情况下,甚至可以看到连弃双车的惊心动魄的场景!从攻击的角度看,车的威力远远超过步履蹒跚的小卒,但在临枰对弈时,欣赏名局时,我们又常常看到,获胜的一方有时是以牺牲大车为代价,最后仅以一只小卒(或一炮、一马)生擒了对方主帅。子力价值,是象棋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根据子力价值的判断,在通常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丢卒保车”;但遇到特殊情形,则可能需要“弃车留卒”,灵活机动地决定取舍,才是高明的取胜之道。喜爱排局的朋友,没有不知道“蚯蚓降龙”这一名局的。蚯蚓者,小卒也;龙则是对方的大车。孰强孰弱?不能只记得子力价值,还要看具体位置和全盘形势。这些屡见不鲜的事实告诉我们:“强和弱、大和小、长和短、利和弊,都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而这一点,恰恰是辩证法的精髓。

我们知道棋枰上的一切精彩故事都是围绕攻防而展开的。从子力的特性来看,士象偏重于防守,车马炮兵则更多地赋予了进攻的职能。然而会下棋的人都知道,这只是相对而言。在特殊情况下,一着“将军大脱袍”(飞相)或者一着看似平淡无奇的撑士,却成为决定整个战役胜败的关键。它们虽然不能过河,可照样参与进攻,有时甚至成了主宰全局的“天之骄子”!在棋枰上,进攻与防守,前方与后方,主角与配角,安全与危险,先手与后手,一切都是既确定又不确定的,它就像这个时刻处于变化中的大千世界一样,只有随机应变,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对策,才能赢得胜利,笑到最后。

具有一定棋艺修养的棋友,都知道“宁失一子,不失一先”的棋谚,都知道“车不立险地”,“马换炮,不蚀钞”,“马跳边,死一千”,“马入宫,必遭凶”等等诸如此类的格言,然而高明之士从来不会拘泥于此,他们知道,在特殊情况下,该保子还得保子,该委屈还得委屈,不能死搬教条,也不可意气用事;他们知道,在特殊情况下,车在险地,是可以如诸葛亮般地“亮居虎口,安如泰山”的;有时候回马窝心,不但不是坏棋,反倒是运调子力、调整结构、以退为进、移步换形的必要举措。“高手无定式”,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初学象棋的蒙童,都知道千万不要把棋子送到对方嘴里,让人家白白吃掉。但高手偏偏像是“不会下棋”似地,动不动就送个兵,送个马,有时车、马、炮三个大子都在对方口中,观者看得目瞪口呆,一个劲地替自己喜爱的大师惋惜。后经旁人指点,于是醍醐灌顶,于是唏嘘赞叹。他们只知道高手就是高手,端的厉害,却不知道这关系到象棋的辩证法。但凡下棋的高手,无一不是辩证法的大师,活学活用的典型。

子力运动的方向,在一般情况下总是以对方将帅为目标。尤其是过河的兵卒,越逼近对方将帅,则越有威力。边卒过河,总是以逐步向棋盘中心靠拢为原则,但在排局“竹外横枝”里,我们却惊奇地发现,那只过河小卒偏偏不向里面靠拢,反倒向外边挪了一步,事实上,恰恰是因为这一异乎寻常的决策,打开了通向胜利的玄妙之门。

象棋从形式到内容、从战略到战术、从开局到残局、从一枚棋子到通盘设置,无不浸透了“辩证法”的思想光华。辩证法的每一条法则都可以在象棋里找到对应的诠释。甚至连它实现这种“传道、解惑”的手法,也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辩证”的艺术。应当指出,象棋的辩证法则,集中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思想,高度概括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竞争艺术,如果说它还有辩证法难以包容的深刻内涵,那就是“和平”或者说“大同”的观点。就其本质而言,对弈双方如果都不犯错误,必然的结果应该是会心一笑,握手言和。前贤说得好:“止戈为武”。“戏兵”真意,原在“罢兵”;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战争,走向和平。不过,这已是题外之旨了,就此打住。
2楼
yzp 发表于:2006/3/6 15:51:00

从楼主的几篇文章特别是本文来看,楼主熟谙艺术辨证法、艺术史等方面的艺术理论,比如“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和文中所说的“有长有短、有利有弊、轻重一体、小大互易”等对立统一的艺术法则;也深味象棋的深刻内涵,并运用艺术理论、美学理论,对象棋进行“解剖麻雀”式的艺术理论分析,“刀工”精细,游刃有余。

象棋作为艺术,自然有其“艺术美”,在形式上、内容上都有其美的底蕴,是几千年来中国乃至东方独特的审美观念之物化,是自然美、社会美、意识形态美之浓缩。人们把她称为“智慧的体操”,主要原因就在于象棋隐含着艺术美。仅此可见,象棋理论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期待楼主奉献更多这方面的力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6 15:55:03编辑过]
3楼
都是爱棋人 发表于:2006/3/6 21:24: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4楼
蕃茄脸儿红 发表于:2006/3/6 22:02:00

这篇我得慢慢消化,先顶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5楼
qjw2002 发表于:2006/3/7 0:15:00
“高手无定式”,楼主大才也!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6楼
cqwlhz8888 发表于:2006/3/9 12:06: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楼主文章写得有深度,佩服,愿多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9 12:09:57编辑过]
7楼
yzp 发表于:2006/4/3 22:07:00
高品味佳作,百读不厌。顶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3 22:19:12编辑过]
8楼
蝶舞香尘 发表于:2006/4/3 22:24:00
9楼
shuangyangshui 发表于:2006/4/13 17:46:00
支持。。好贴不厌百回读。。。
10楼
南天风云 发表于:2006/4/14 1:01:00
以下是引用蝶舞香尘在2006-4-3 22:24:51的发言:

共12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078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