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棋是什么》一文中,我给象棋下了个定义:“象棋是一门具有娱乐益智功能、并以竞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极其精深的艺术”。或许有人会说:那你倒说说看,它究竟“艺术”在哪里?
如果可以把“艺术”看作一只鼎,那么它应该拥有这样“三足”:艺术内涵、艺术特征和艺术魅力。艺术内涵是内在的,是核。它是决定艺术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的最本质的要素。艺术特征则是“核”的外在表现,由于“核”的不同,不同艺术的艺术特征也必各不相同。而艺术魅力则是此种艺术产生的非功利性作用和它源源不断散发出来的巨大感染力,它的直接后果是给人们带来独特、美妙的精神愉悦和有益启迪。
古人把“琴、棋、书、画”称为中国传统的四大艺术,这是一个认识论上的重要贡献。但老祖宗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把“棋”放进艺术的行列?它究竟是怎样的艺术?它和另外三种艺术的异同又在哪里?
我的回答是:琴,是喜怒哀乐;棋,是智慧哲理;书,是精气神;画,是真善美。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精神领域的产物。它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精神世界的丰富内涵,抒发思想感情的起伏跌宕,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刻哲理,探索意识形态的无穷奥秘。它们或用琴弦,或用棋子,或用纸笔,或用色彩,工具不同,手法殊异,而大目标则一。它们又各有侧重,各擅胜场:或以动听的音乐描摹情绪的曲线,或以奇妙的运子折射世事的哲理,或以脱俗的笔墨展示高雅的胸襟,或以生动的形象传导人生的感悟。从这一特定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琴者情也;棋者智也;书者气也;画者美也。感情、理智、气韵、审美,除此之外,人类精神世界还有别的什么吗?
当然,琴棋书画作为姐妹艺术,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自有某种交叉、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这是由其共性所致。而我们在探讨它们各自不同的艺术内涵和艺术特征时,显然更多关注的是其个性,这是无须赘言的。
从艺术内涵上说,我以为,象棋和其它姐妹艺术一样,同属精神世界的产物,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具体到象棋艺术本身,它有其独特的一面。这就是不仅把人生世事的哲理浓缩于尺许棋枰之内,它还把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竞争抽象出来,以两军对垒的方式,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凝练而又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靠什么?竞争。大自然的法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是推动历史走到今天的动力。竞争需要智慧,竞争要求公平,竞争必分胜负,竞争又必须循理而行……,所有这些,象棋都收入囊中了。更令人瞠目的是,象棋告诉我们的每一个道理,都可以让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写一本厚厚的专著。而它却似乎于不经意间信手拈来。仔细想一想就不难发现,象棋的精髓就在于它包含了人生世事的一切哲理,而每一条哲理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不容置疑的宏观指导意义。那么这个内涵为什么是艺术的而不是哲学的?因为它总是以饶有兴味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枯燥的哲理;以简单明了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复杂的道理;以轻松悠闲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严肃的真理。这个哲理、道理和真理,也许在别的场合,我们必须用血的代价才能换取,必须用漫长的弯路才能认取,必须用惨痛的失败才能记取。但它又分明不是一个喋喋不休的教师爷,它把道理摆在那里,让你去感悟,去体会,去品味。只有肯动脑子的人,才能得到教益。而这一点几乎是所有艺术样式共同拥有的基本特征。
思想深刻,说理透彻,文笔一流。
楼主的帖子实在是写得太好了。文笔流畅,修辞得体,深得魏晋诸朝遗风,更将唐风宋骨发扬得入木三分,能在有生之年看见楼主的这个帖子。实在是我三生之幸啊。看完楼主的这个帖子之后,我竟感发生出一种无以名之的悲痛感――啊,这么好的帖子,如果将来我再也看不到了,那我该怎么办?那我该怎么办?直到我毫不犹豫的把楼主的这个帖子收藏了。我内心的那种激动才逐渐平复下来。可是我立刻想到,这么好的帖子,倘若别人看不到,那么不是浪费楼主的心血吗?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我终于下定决心,我要把这个帖子一直往上顶,往上顶!顶到所有人都看到为止。
“更令人瞠目的是,象棋告诉我们的每一个道理,都可以让哲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写一本厚厚的专著。而它却似乎于不经意间信手拈来。仔细想一想就不难发现,象棋的精髓就在于它包含了人生世事的一切哲理,而每一条哲理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不容置疑的宏观指导意义。”
强!
看来许银川同志当个副总理还能有富裕。
下象棋的多,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