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浏览完整版]

标题:闲敲棋子落灯花   文 / 郭春燕

1楼
wisp 发表于:2006/2/21 9:37:00
一处山峰,山上是一空地,有一平整的石,石上线条纵横,遂成棋盘。两老翁须髯皆白,随山风拂动。身后立着一棵松树,绿叶蓊郁,俯首观二老对奕。一童子侍立棋旁,手中还捧着一茶壶。两老翁其一手捻白须,其一手执棋子,正欲落下。他们神情专注,心无旁骛。山间的风,峰顶的云,都凝在了这一盘棋上,也凝成了一幅经典画面。我已不记得是在哪本书中见过这幅画了,但那份如禅之境却随云飘进我的梦中。
  一盘棋,棋子的起起落落,带进了尘间的风风雨雨,变得风云际会、纵横捭阖。小小的棋子有黑有白,分量不重,拈起却要费一番思量。此时,棋手怎样把持自己的心态,才是胜棋的至要。而山间老翁气定神闲之态,让人觉得他不仅是在奕棋,也是在纵横人生啊!
  梅子青熟的季节,常常细雨霏霏。夜,如丝的雨将黑色扯下,挂在了树上,蒙在了草上,覆在了乡间的房上,连掩在丛中的一方池塘也染上了这黑色,蛙和虫便开始了吵嚷,鼓噪得这池水泛起涟漪。此时,一个人在烛光幽微的室内,轻拈一枚棋子,兀自沉思。此夜,他是在等待一位朋友,而夜已过半,朋友仍未到来,灯花噼啪地散落一地,他依然对棋而坐,一脸的平和。这是古诗里的一幅画面:闲敲棋子落灯花。
  山里的老翁和乡间的士子,同样的意绪优闲,同样的浑然忘我,能容毁誉风中过,坐看烟云棋下穿,而后者更是把悠长的等待升华为泰然自处的艺术,那种涵养和心境实在是现代人所不能企及的。
  因此,我总以为横渡书里书外,细读古文,轻吟诗词,携一身古典情韵,生活就多了一份灵动,风姿里就多了一层飘逸。可是朋友却笑我老土,如今潮流涌动,时尚更迭,“蝶恋花”逝,“浪淘沙”尽,还“声声慢”唱“鹧鸪天”,岂不是不合时宜,食古不化?君不思,驾“宝马雕车”谁还会“枫桥夜泊”,有“红袖添香”谁再浥“渭城朝雨”?
  一番言语,让我愕然。想想从同一校门走出的同学,或就高职,或已发达,好不风光得意,不免也生出几分羡慕来。忽一日,忙碌经营的朋友有了清闲,相对而坐,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倾诉一下心情。烟云缭绕,空气中漾着一股茶香,还荡进一缕缕的音符,味觉和嗅觉纠缠在一起,言语也变得支离破碎,随点点音符入耳,我将他的话连缀成线,却也明白了他的原意。无非是一番打杀,终于创出了一片天地,在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虚荣以外,他也体会到了落寞的滋味。穿梭在应酬交际之中,醉倒在繁华灯影下,醒来后却是空虚和怅然。他继而感慨道:还是在学校时好啊!我抬眼看时,他的眼里竟泛出泪光,窗外的阳光射进来,照在他的脸上,舒展而明媚,一如他从前的灿烂。我知道他是真诚的,至少是现在。我不禁心动,竟为从前生出的杂念汗颜起来。想想在学校时的那些日子,风风雨雨,像校园里的人工湖,时时荡起层层快乐。毕竟那时的情感是真挚的,所以给我们留下的是怀念。于是,我端起茶,绽出一个微笑,颔首道:我也是。
  是呵,还能找回从前吗?虽然校园不是净土,但实在要比社会少一些浮躁与喧嚣。我常想,还有比校园更幽静之地吗?也许在深山古寺中,也许在林间木屋里,还能逃脱一些红尘的骚扰吧。于是,古人的怡然自得便对照出今人的心浮气躁。也许是古人没有钟表,生活节奏远没有今人这样紧凑,他们能将脚步放慢,收掠一路风景,装饰自己的心情,如此,心灵在阳光和风的照拂下,才会澄澈明亮。可是今人似乎总是步履匆匆地赶路,错过了枝上的花,错过了水中的鱼,错过了山间的风,错过了许多美好,也错过了许多心情,等汗水淋漓找一石歇脚时,才恍然:逝去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就像我面前的这位朋友一样,忙碌之后开始怀念,却已是事过境迁,物是人非了。
  古人闲敲棋子,是因为有一份超然的心态、平和的意绪,也寓意了宽容和等待。宽容地将自然的风纳入怀中,宽容地给他人留下一份空间,然后,才是等待:风雨过后等待一个清明的世界,孤寂中等待着情感的慰藉,平凡单调的日子里等待机遇的造访等等。等待是对修养和耐性的考验,就像垂钓,临坐溪边,将长纶甩进水中,然后便静静地等候着波间浮标被牵动的那一刻,此时,或目光不移水面,或悠然将腿轻翘,就是不能着急,因为焦躁不安只能是惊走鱼儿、一无所获,还破坏了垂钓的那份静谧和美好。
  我对面的朋友此时安静地坐着,烟雾荡去,脸上如水清澈,似乎正手握长竿,凝视着水面,我想他真的明白了许多。他问我:生活就是等待吗?我说:不是,但它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心境,它可以让你生活得更快乐。他问:那么,“守株待兔”如何?我笑:那是一种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也是对自己懒惰的一种放纵,你会这样做吗?他也笑了,说:你是我的老师。我羞惭起来,道:不,生活才是你的老师。
  我将目光停在墙上,墙上真的有一幅奕棋的水墨画,我梦中的模糊已化作了现实的清晰。我将画指给朋友看,我说:闲敲棋子落灯花。他默默,眼睛在扫着画,转过头,对着我,开口:我知道你是从哪儿翻捡出来的道理了,原来古人的情怀还会感染和启发我们呢!我说:那你还会笑话我老土吗?
  墙上的老翁仍在拈棋沉思,他已经斟酌了几千年,而那枚棋子还未落下,朋友说:如果都像他那样等待,我们是不是该成化石了?我说:那画儿就是课本,在教你学会等待呢!
  朋友和我相视而笑,这时,窗外的阳光斜射过来,照在他的脸上,明媚而灿烂。

2楼
wisp 发表于:2006/2/21 9:39:00
常常不知道自己是何种的性格,冷漠孤傲亦或者激情偏激似乎都不适合于自己。喜欢冷眼观世而不必关乎己的超然,喜欢于恬淡中独守一份从容。于是那一隅斗室成就了我的愿望,给了我一角宁静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我可以在此享受难得的轻松,我可以来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情,甚至于什么都不去做,捧一杯香茗,在香雾萦绕中任脱缰的思绪纵横驰骋,那也是一种怎样地满足。也许会在别人的眼中视为孤僻,但我知道只有如此才会是真的自我。我相信自己永远也不会习惯于觥酬交错背后的尔虞我诈,不习惯在振聋发聩的音乐中的那种颓废与堕落。
于是很自然地就开始了与写作为伍,将自己心中的激昂羽化成笔下的文字,将触动心弦的点滴记录于纸笺的方寸之间。也许写作刚好能够完成我所期盼和我现实中所不能期遇的东西。喜欢文字,是想做一个面容淡淡的人,在清彻见底的水中,任由“文字”倒映出自己的心灵,衬托难于言表的执着。
每每提笔,都想用唯美的词藻、涓涓流水般的文字,化尘世间所有的愁苦于笔触,在娓娓道来的心情随笔里烟消云散。只是这个世界包容了太多无止尽的欲望,那些都市里推杯换盏的喧嚣,那些流于虚情假意的浮华,都在暗示着这个世界所驱逐和改变的东西是什么。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开始茫然,找不到令自己感动的东西,是我变的麻木了吗?我有些不得而知。
佛语有云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于是我开始懂得了自己流于写作的终结在于为了写作而写作而忽视了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我还是我吗?于是开始寻找心底那份原本属于自己的宁静与豁达。
曾经听朋友于无意时说过这样一句话,大雨之后步入青山曾经听到竹笋拔节发出的清脆声音……
竹笋拔节的声音,如果存在,那一定是十分纤细、微小的,不要说外界噪声的干扰,就是一片烦乱的心情,也足以将其淹没。因此可以说,能够听到竹笋拔节的声音,只能在一种极其宁静的氛围中,能够听到这种声音,反映了一种平静的心态。
能够置身于一种宁静的意境中,体味到一种近乎神圣的美感,体味到一种不可言喻的甜蜜,这大概是都市人所拥有的审美情趣。似乎面对这样一种境界,一种肃穆近乎淡泊的宁静,才能更深刻感觉到人生所孕育的全部内涵。
或许一切的缘由都在于心。
每日里忙忙碌碌,匆匆忙忙,就很羡慕起古人的悠闲。
幼读唐诗,就很喜欢那句“闲敲棋子落灯花”。
你想想,古人的“闲敲棋子落灯花”是怎样的一种悠闲。
古人,衣袂是宽大的,思想和手袖在里头,游刃有余。长袍飘飘,依杖而行,看梧桐细雨,听稻香蛙鸣;吟诗作画,浅酌低吟,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何等的雅致。偶然还与朋友有个约会,花间一壶酒,独酌待友人。清风先来了,故人还未到,于是灯下闲敲棋子,望星斗阑干,何其散漫,何其闲适……生活的余裕其实比衣袂还要宽大。于是就有了唐诗宋词的辉煌……
古人的悠闲是自己给的!古人没有要住别墅洋楼的欲望,他们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古人没有各种文凭学位的奢求,他们便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古人更没有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网,所以他们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何况今人的休闲也是去什么桑拿房,洗脚城,按摩院,咖啡屋……卡拉ok里吼叫,松弛了自己,叨扰了别人。高档一点的打打高尔夫球,保龄球,网球什么的,那又不是什么普通的平民……只是闲,却是怎么也“悠”不起来的。
俗世的喧闹就在我们眼前。
门庭若市,高朋满座,揭破来看,无非是一种世俗的高高在上的感觉,它未必真实,未必可靠,也未必持久。
它好像一股能将人旋入高空的旋风,一旦风势减弱,身无飞翼的凡夫俗子,即从五彩云里迅疾地坠落下来,后果比没有上去的感觉还要惨。
建筑喧闹的框架,耗财太多太多,务必要和名、利、地位、金钱、挂钩,而沽名钓誉,牟利争权,寻欢作乐,无一不是费心费力,伤神伤肝的事。等你争斗到手,你的生命已去其大半,有时还没等你品尝到“佳肴”,你就胃口大伤,力不从心了。
粗茶淡饭,与笔墨书卷为伍,也许真是人间真谛。过平淡无奇的日子也许就是最真实的人生。在俗世中寻找一份安宁,在喧闹中寻找一份悠闲,也许正是你的需要!
我喜欢“闲敲棋子落灯花”的悠闲!
3楼
蝶舞香尘 发表于:2006/2/23 0:52:00
4楼
huhu2003 发表于:2006/2/23 22:17:00
支持原创!
共4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20313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