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手易走论
摘自(新编)《棋城外史》(弈阁丛书)
褚石编著
科学普及出版社广州分社出版发行 (繁体竖排)
1987年12月第一版1987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4200册
定价:2.60元
从棋艺的角度来说:“先手”代表主动,因此,水平接近的棋手,常常以“分先”、“长先”……
(187页至此句为止,188页“以一胜三和小捷……”接不上,疑为原书页码有误,翻到190页,接上)
作为分别差距的标准。
“先手”就是可以由自己选择方式和方向,与对方展开角逐。“后手”则要因应对方,作出应付的办法。“先手”和“后手”的差别,本来是十分明显的。
在象棋理论上,曾有人提过“真先手”的说法。它就是说:如果真正掌握先手,则是真正占领上风,可以保持不败,进而取得胜利。
记得“犹贤室主”谈过这个问题。他说:“先手”主动论从理论上是难以否定的。不过在高水平,特别是势均力敌的比赛,而对弈局数为两局的,则出现过“后手易走”的论点。
“后手易走”的根据,又可分为战术与心理两部分,战术上易于掌握针对性,譬如对方先走“炮二平五”,树立了当头炮,则后手方面,既可应以防御性的马局,或对攻性的炮局。换而言之,进攻方的选择比较多样,要寻隙抵瑕,而防守的,则比较单纯,比较有的放矢。其次是心理上,先手的,务求主动在握,要勇于寻找可以锲入之机,偶遇对方防守得宜,便有前路茫茫之感。而后手的,只要应付得宜,使对方无可扩先的机会,然后待对方再而衰,三而竭的情况下,从容组织反击,特别是对弈两局的,在后手一局能够保住的情况下,剩下先手一局,则比较从容不迫,消除心理上的压力。以上的说法,是言之成理的。
在三十年代的一流高手中,冯泽和李万都是“后手易走论”的代表人物,这是因为他俩临战经验丰富,掌握先手方面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他们并且在得先的一局,都往往走出“进兵局”、“先手马局”,富有“后中先”的味道。
黄松轩是先手主动论的代表人物,但他在重大比赛中,如果进入中局时仍然没有扩大先手,没有占着有利的局面时,则往往实行消耗战,兑子言和,这也是一种富于战略性的弈法。
“后手易走论”的说法,姑录之,以就正于高明。
正是:
逐鹿中原孰后先
各持高论意可坚
当年想见争雄日
观者从知各有专
(全文完)
偶翻旧书,重读此文,感觉还是新鲜。加之百度标题下来,未发现网上有相关文章,于是也报以“姑录之”的心理,好文章要流传,“以就正于高明”。
已知:象棋规则,走法,胜负和等等
求证:后手易走
证明:(一)先手中炮........
(二)先手正马........
(三)先手边马........
(四)先手中相........
(五)仙人指路........
以上五项,后手易走。大致可以证明后手易走。
(很简单楼主只要完成省略号部分内容,就可以了。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