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 SiteMap

中体象棋网 http://www.gdchess.com/bbs/

象棋专业网站,人气最旺的象棋论坛之一,提供最新象棋棋谱、直播、比赛资讯、棋手资料等等。
共6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6][7]
[浏览完整版]

标题:中炮盘头马横车对屏风马(谢侠逊著)

1楼
书棋 发表于:2006/2/23 18:34:00

  研究全局着法,要从《桔中秘》和《梅花谱》谈起。《桔中秘》是朱晋桢所编;《梅花谱》又分为王著《梅花谱》和吴著《梅花谱》两种,前者为王再越所著,后者为吴梅圣所著。我国象棋从创始到现在,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全局着法的古传书籍,到现在为止,发现的却只有这三种。
  这三部著作都是前代棋艺精华的总结,也是当时棋艺发展水平的标志。这三部著作各有它的特点和专长:《桔中秘》擅长炮局,攻势锐利,着法劲悍,是一种硬派的棋路。《梅花谱》娴用屏风马,守御严密,步伐稳健,是一种柔性的棋路。当然,这些著作并非都是完美无缺,但缺点不是主要的,并不影响它的价值,对于后世棋艺的发展和提高起着一定的作用。古人能够这样完整地把当时的棋艺经验总结和编写出来,确是一件最艰巨的工作。
  象棋虽然是以多算胜少算,有近乎数理的一面,但它毕竟不是数学,不能用还原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绝对正确。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古谱的时候,应当灵活运用,分析接受,汲取它的锐利的、强劲的、稳健的各种着法,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棋艺水平;同时在学习时也不要放弃研究负方所以遭到失败的原因,作为前车之鉴。
  近代棋艺水平的提高,是建筑在桔、梅两谱基础之上的,也是桔梅两谱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例如:中炮的进攻是凶悍的,但由于对方有了屏风马确保中卒,因此很难进攻。为了促使中卒脱离屏风马的保护,便于高潮消灭它,而为中炮的进攻创造条件,于是就想出牺牲自己的中兵,挺过河去,迫使对方中卒吃兵而离开屏风马的保护圈。这样一来,中炮盘头马的战略就出现了。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了近代棋艺水平的提高与梅、橘两有很密切的关系。
  我对于各种新颖的战略,虽然学到一些,但很不够。如果要把它加以总结,把它完整的、正确的叙述出来,还是有困难的。正因为如此,我越发觉得创作梅、橘两谱的不易。现在我把自己多年累积起来的一些经验和地,介绍给读者。
  作者几十年来,从事象棋研究工作获得下列的经验。
  1.以马制炮 开局时炮的威力是比较大的,为了防御和罅它,就得用马。屏风马之对当头炮,就是这个缘故。中炮要发挥它的威力,顺手炮要出击,或列手炮要进行中炮和沉底炮的攻击,都必须先消灭对方的马,其理由都在于此。
  2.以兵制马 马有八面威风,一旦出动,在战场是相当活跃的。但它有一个弱点,就是当马脚被压时,就不能前进。针对这点,就用兵来抑制它。如对方走马二进三,我就走卒7进1,如对方走马八进九,我就走卒1进1,使对方的马前卒无法推进,马就无法出来。这样就限制了马的活动。对方要跳马,就非先设法兑掉马前卒不可。
  3.以士制车 骤听起来,这个结论好象是不可思议的:车是三军主力,威力相当大;士是只能防御的,怎么能够制车呢?原来以士制车,就在于它能巩固已方的防御,以此来削弱对方车的进攻力量,特别在开局时,更能显示出这一点。例如,对方出直车,即车一平二,它在我的左面,我就上右士,即士4进5,以巩固左防;如果对方上出横车,即车一进一、车一平六,它在我的右面,我就上左士,以巩固右防。防御巩固了,即使不能制止车的猖狂,止少也削弱或延缓了它的攻势,使它师老兵疲,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有句俗话说得好,“兵贵神速”,这话也适用于下棋。胜负的决定,往往出于一着之先。对方的进攻力量被削弱了,我就可以相机争取主动和加速进攻。所以双方主力进入阵地后,能在多大程度上,和时间内发挥作用,影响到局势的优劣;洞察造成局势优劣的因素,因而就不能忽视“以车制士”的作用了。
  “以马制炮”、“以兵制马”、“以士制车”就是在下棋中对付车马炮的一种战术。我在下面介绍的全局着法,是中炮盘头马横车对屏风马。盘头马是中炮局最有力量的一路棋。
  以前中为炮对盘头马的着法,一般用直车,因用车巡河,或压马无论车在左面或右面,对屏风马来说作用完全一样,并无什么不同。可是用直车只要两步棋,即车一平二、车二进四或车二进六;而横车却要三步棋,即车一进一,车一平六、车六进三或车六进五。横车要比直车多走一步棋,所以一般都不愿用横车。
  可是我却要用横车,因为这么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我要对方先上士,看他上的是左士还是右士,然后决定我方出车的方向。如果他上左士我的车就在它的左面;如果他上右士,我的车就在它的右面,使他不能发挥以士制车的作用。在这种战略要求下,我认为用横车要比用直车机动得多,这就是为什么我要用横车的理由。还有,我用的横车是和移动的炮处于不同的方向的,这样就不影响在必要时能够机动地出车。对方用河头马封车,迫使它离开这条直线,也是基于以上理由采取针锋相对的手段。这些就是我演述下面五局中炮盘头马横车对屏风马全局着法的理论依据。
2楼
书棋 发表于:2006/2/23 18:35:00

3楼
书棋 发表于:2006/2/23 18:40: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3 18:50:07编辑过]
4楼
书棋 发表于:2006/2/23 18:41:0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3 18:48:36编辑过]
5楼
azazaz2000 发表于:2006/2/25 13:46:00
用户已锁定!
6楼
bbsbbm 发表于:2006/2/27 3:34: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7楼
wahaha 发表于:2006/3/2 11:55: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8楼
棋谱传递 发表于:2006/3/2 19:5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9楼
天山剑客 发表于:2006/3/3 16:27: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0楼
天山剑客 发表于:2006/3/3 16:31:00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共67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1] [2][3][4][5][6][7]

Copyright ?2004-2014
Powered By Dvbbs Version 8.3.0
Processed in .93359 s, 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