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棋在越南的“养虎行动”
2010年广州亚运的新增项目,包括了中国象棋和围棋,这是继上届多哈亚运加入国际象棋后又一静态体育,令亚运多了不少可能手无缚鸡之力的棋手。然而,中国象棋毕竟在国际社会并不普及,就是在亚洲也只属区域性项目。有见及此,中国象棋目前最积极盘算的并非提升自身实力,而是提升对手的实力,好符合竞技的意思,因为无敌不但是最寂寞,而且连自己也会一并消失。圈中人戏称这是刻意养虎遗患的“养虎行动”(或曰“养狼行动”)。早在上世纪70年代,香港爱国富商霍英东就悬赏50万美元征求“洋人象棋冠军”,但无人(能)问津,今天的养虎行动是反客为主的更进一步。2009年开始,中国象棋协会开始举办针对外国人的中国象棋培训班,授课的都是一级大师,至于中国象棋养的第一头虎,那就是越南。
越南历史上与中国联系紧密,至今汉字在老一辈当中依然颇盛行,也保留了农历新年一类习俗,这氛围对推广中国象棋十分有利。越南在1853年开始逐步沦为法国殖民地后,汉字不再在官方流通,却成了民间文化的主体之一,特别在农村。到了胡志明领导革命,有华裔血统的他也是中国象棋迷、中文高手,有汉诗“错路双车也没用/乘时一卒可成功”流传后世。就是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象棋也没有被当局以政治原因打压,反而在1981年,在亚洲象棋协会鼓励下,越南体育部门正式将象棋从文化活动“升格”为体育活动,可见越南上下已不当它是外来文化,愿意视如己出地栽培土产棋手。近年越南政府已将象棋列为重点发展体育项目,所有注册棋手都享受每人每月100-130美元的国家津贴,越南学校也正式教授中国象棋,在国际赛得奖可获国家奖金,似乎河内政府认为这对提升国民质素、乃至软性促进中越关系都有正面作用。据说越南有2000万人口懂得中国象棋、有数万名具专业水平的棋手,首都胡志明市有象棋队的成员多达2000多人,这些规模放在哪里都教人吃惊。
越南并非单单对中国象棋厚爱,而是在全方位的专攻纸板项目,好让越南成为棋类大国。在国际象棋竞赛,越南早已盛产了不少神童,例如在国际象棋(分龄组)锦标赛,越南的阮玉长山得到个人银牌和世界18岁以下团体金牌;更为人熟悉的还有成名已久的神童黎光廉。对越南这类东方国家而言,不受身体限制的棋类运动,往往是突围的项目,加上棋界有名言:“二十岁不成国手,终身无望”,可见这是特别有利神童参与的体育。
不过没有国家希望照单全收传入的文化,而不作加工的。每逢周末,越南不少公园都定期举行中国象棋单挑擂台赛,更大的越南本土化特色还有“人棋”文化,即让每方派出各16人扮演棋子,根据棋手的指示模拟作战,清代郑活源有《观安南人下象棋》一诗形容:“男儿将士女儿兵,车马驰驱却有声。”“人棋”让中国象棋大大立体化了(国际象棋对中国象棋的一大批评就是不够立体),加入了动态的一面,让象棋拥有了吸引更多观众的本钱,也符合农村社会的热闹气氛,把原来可以静悄悄单独进行的运动变成连绵数小时,甚至数天的群众节日,这加工早已超越了纯体育的范畴。虽然这会让比赛节奏减慢,也令棋手容易受外来骚扰,但毕竟也是迎合市场的一个尝试。
就像希望让德国成为在欧洲的中国象棋对手一样,中国希望将越南培养成具观赏性的“友好宿敌”,把象棋作为提升软权力的工具。目前亚运的象棋赛规并非采用中国惯例,而是按国际规则,也就是较容易赛和的一种,这却是越南习惯了的。2003年开始,中国定期安排和越南进行象棋互访,邀请越南队到中国各地巡回比赛,将之宣传为“海外象棋之都”,也希望越南协助把中国象棋传播开去,特别是传往其东盟邻国、前宗主国法国等。越南不负所托,近年多次获得中国象棋的亚洲团体赛亚军,在上届比赛的前十轮甚至领先中国队,阵中不少成员已被称为大师。中国的象棋大师黄海林曾这样嘉许:“越南队水平在中国甲级队中应已处于中游”,算是相当好评了,似乎养虎行动已得到初步成功。
(作者系香港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