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棋文化峰会
网络征文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中国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广州日报联合主办,广东东湖棋院、广州市本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棋文化峰会将在2009年2月的广州召开。峰会将借助当今中国棋坛高层管理者、著名棋手、棋文化专家学者、棋类有关机构负责人等重量级人物的真知灼见,对中国棋文化进行一次内容广泛、高屋建瓴的深入探讨,以期有效梳理中国棋文化资源,大力促进中国棋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峰会组委会拟将中国棋文化峰会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照片、文件等编辑成《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暂名)出版发行。为了使《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的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厚重,成为中国棋文化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本文集,组委会决定集思广益——从即日起开展“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活动”,希望有关人士踊跃投稿,为中国棋文化的发展增砖添瓦,建言献策。 
二、征稿类别
(一)棋文化理论研究
1、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2、棋文化的定位与特征;
3、中国棋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4、中国传统文化与岭南棋文化的历史渊源(棋文化地域研究,可类推);
5、三棋的比较研究与中西文化;
6、棋类竞技与文化关系之研究;
……等等,投稿者可以根据上述主题来撰写论文,也可以对主题加以修饰,或拓展到棋文化理论的其他方面去撰写。
(二)棋文化与社会互动研究
1、中国棋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中国棋文化与和谐社会;
3、中国棋文化与新闻传媒互动研究;
4、中国棋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
5、棋文化与创新思维;
6、棋文化与人文数质教育;
7、棋文化与管理; 
8、棋道与商道研究;
……等等,投稿者可以根据上述主题来撰写论文,也可以对主题加以修饰,或拓展到棋文化与社会互动的其他方面去撰写。
(三)棋文化市场推广研究
1、棋文化如何在社会中推广普及;
2、棋文化与棋类活动组织;
3、棋院的职能形象定位研究;
4、棋类竞赛活动的市场营销研究;
5、棋类培训的市场营销研究;
、棋文化产品创意与推广研究;
7、棋文化的网络推动研究;
……等等,投稿者可以根据上述主题来撰写论文,也可以对主题加以修饰,或拓展到棋文化市场推广的其他方面去撰写。
三、稿件要求
(一)论文以中文写作,不接受外文写作或未翻译之稿件。
(二)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文本,其他文本方式不予接受。
(三)每篇论文限在两万字数内。格式不限,繁简体不限。  
四、投稿方式 
   请向中国棋文化峰会组委会邮箱投稿:byzwq2008@163.com;邮件上请注明“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字样。相关事宜可在上班时间(早上9:00时至下午17:00时)致电峰会组委会,电话:020-38821489,020-83613912、13724823252;联系人:马驰、张婷婷。
五、时间安排 
(一)论文收件:即日起至2009年1月31日(以文件发到组委会的邮箱时间为准)。 
(二)评审揭晓:2009年2月中旬,组委会将在网络上公布评审结果。 
(三)颁奖时间:2009年2月下旬中国棋文化峰会举办期间。 
六、评审办法 
(一)峰会组委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采取初审、复审、决审三阶段来评出入选论文及各个奖项。 
(二)若有关论文未达评审认定标准,其奖项从缺;从缺奖项之奖金将用于增加其他奖项若干名。奖金总额不变。 
七、奖励办法 
(一)金奖1名:奖人民币8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
(二)银奖3名:奖人民币3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
(三)铜奖5名:奖人民币2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
(四)优秀奖10名:奖人民币8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
(五)入选奖:奖励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
说明:奖金及证书将在中国棋文化峰会举办期间发放,《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将在出版后向获奖者寄送。
八、附则要求 
(一)投稿时要注明真实姓名、笔名、住址、电话、e-mail及简历。
(二)未按征文规定投稿者,不能够参评。 
(三)一人只能投一次稿,重复者取消参评资格。 
(四)应征论文一律不退稿,请自行备份。 
(五)应征论文须未曾出版、发表或获奖。
(六)若有抄袭、模仿、改编、译自外文或顶用他人名义之应征者,组委会作取消其参评资格,追回奖金,公布其真实姓名等处罚,或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论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但主办及承办单位保有以任何形式推广(如出版、数字化)、转载授权之权利,不另支酬,原作者不得异议。 
(八)投稿者请详阅附则要点,一经投稿,均表示同意附则要求。
                       中国棋文化峰会组委会
                              2008年12月
网络征文活动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中国棋院、广东棋文化促进会、广州日报联合主办,广东东湖棋院、广州市本手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中国棋文化峰会将在2009年2月的广州召开。峰会将借助当今中国棋坛高层管理者、著名棋手、棋文化专家学者、棋类有关机构负责人等重量级人物的真知灼见,对中国棋文化进行一次内容广泛、高屋建瓴的深入探讨,以期有效梳理中国棋文化资源,大力促进中国棋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峰会组委会拟将中国棋文化峰会的重要研究成果——论文、照片、文件等编辑成《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暂名)出版发行。为了使《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的内涵更丰富,内容更厚重,成为中国棋文化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一本文集,组委会决定集思广益——从即日起开展“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活动”,希望有关人士踊跃投稿,为中国棋文化的发展增砖添瓦,建言献策。 
二、征稿类别
(一)棋文化理论研究
1、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2、棋文化的定位与特征;
3、中国棋文化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4、中国传统文化与岭南棋文化的历史渊源(棋文化地域研究,可类推);
5、三棋的比较研究与中西文化;
6、棋类竞技与文化关系之研究;
……等等,投稿者可以根据上述主题来撰写论文,也可以对主题加以修饰,或拓展到棋文化理论的其他方面去撰写。
(二)棋文化与社会互动研究
1、中国棋文化在现代社会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2、中国棋文化与和谐社会;
3、中国棋文化与新闻传媒互动研究;
4、中国棋文化与国际文化交流;
5、棋文化与创新思维;
6、棋文化与人文数质教育;
7、棋文化与管理; 
8、棋道与商道研究;
……等等,投稿者可以根据上述主题来撰写论文,也可以对主题加以修饰,或拓展到棋文化与社会互动的其他方面去撰写。
(三)棋文化市场推广研究
1、棋文化如何在社会中推广普及;
2、棋文化与棋类活动组织;
3、棋院的职能形象定位研究;
4、棋类竞赛活动的市场营销研究;
5、棋类培训的市场营销研究;
、棋文化产品创意与推广研究;
7、棋文化的网络推动研究;
……等等,投稿者可以根据上述主题来撰写论文,也可以对主题加以修饰,或拓展到棋文化市场推广的其他方面去撰写。
三、稿件要求
(一)论文以中文写作,不接受外文写作或未翻译之稿件。
(二)本次活动只接受电子文本,其他文本方式不予接受。
(三)每篇论文限在两万字数内。格式不限,繁简体不限。  
四、投稿方式 
   请向中国棋文化峰会组委会邮箱投稿:byzwq2008@163.com;邮件上请注明“中国棋文化峰会网络征文”字样。相关事宜可在上班时间(早上9:00时至下午17:00时)致电峰会组委会,电话:020-38821489,020-83613912、13724823252;联系人:马驰、张婷婷。
五、时间安排 
(一)论文收件:即日起至2009年1月31日(以文件发到组委会的邮箱时间为准)。 
(二)评审揭晓:2009年2月中旬,组委会将在网络上公布评审结果。 
(三)颁奖时间:2009年2月下旬中国棋文化峰会举办期间。 
六、评审办法 
(一)峰会组委会邀请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采取初审、复审、决审三阶段来评出入选论文及各个奖项。 
(二)若有关论文未达评审认定标准,其奖项从缺;从缺奖项之奖金将用于增加其他奖项若干名。奖金总额不变。 
七、奖励办法 
(一)金奖1名:奖人民币8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
(二)银奖3名:奖人民币3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
(三)铜奖5名:奖人民币20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获得参加中国棋文化峰会的资格(交通食宿由组委会负责)。
(四)优秀奖10名:奖人民币800元,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
(五)入选奖:奖励证书一本,《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一册。
说明:奖金及证书将在中国棋文化峰会举办期间发放,《中国棋文化峰会文集》将在出版后向获奖者寄送。
八、附则要求 
(一)投稿时要注明真实姓名、笔名、住址、电话、e-mail及简历。
(二)未按征文规定投稿者,不能够参评。 
(三)一人只能投一次稿,重复者取消参评资格。 
(四)应征论文一律不退稿,请自行备份。 
(五)应征论文须未曾出版、发表或获奖。
(六)若有抄袭、模仿、改编、译自外文或顶用他人名义之应征者,组委会作取消其参评资格,追回奖金,公布其真实姓名等处罚,或追究其法律责任。 
(七)论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但主办及承办单位保有以任何形式推广(如出版、数字化)、转载授权之权利,不另支酬,原作者不得异议。 
(八)投稿者请详阅附则要点,一经投稿,均表示同意附则要求。
                       中国棋文化峰会组委会
                              2008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