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象棋资讯 >> 棋坛动态 >> 浏览正文

多伦多棋讯:我的象棋50年(墨家梵尘)

时间:2013/5/17 8:06:00

多伦多棋讯:我的象棋50年(墨家梵尘)

我来自澳门,不是来自江湖;我出身绝对不是书香门弟,但不知是否算是象棋世家。我的象棋启蒙于父亲;师承于兄长;发挥于同辈。所谓的启蒙其实是我年幼时常常跟父亲去天海茶楼,一边喝茶吃包,一边围观棋局,天海茶楼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澳门各界人物云集地方,有揸笼养雀,收租食长粮,有市贩车夫,热闹非常.自小耳儒目染,逐渐学会了各个棋子的使用,认识了象棋的基本规则。师承则是与年龄稍大的兄长的童年游戏。

父亲亦常常给予评点。每年数次跟香港工作回来探亲的大哥,三哥对奕更觉是考棋艺,交成绩时候.父亲早亡,年幼时视为心目中的棋王,但后来从他同辈的棋友中得知,父亲的象棋是兴趣高于水平,或许我想如他不去奕棋,我家菜钱也多些。发挥于同辈就是和同学和街坊们的对奕。可能是因为我或多或少获得了父亲和兄长的指导,所以比他们的水平都要高些,因此自小便获得邻里的赞许。不自觉中竟产生了飘飘然的感觉,自视为棋王之后,实为低手培养,井底之蛙。

高中毕业时,得到兄长送赠的"桔中秘"和谢侠逊校对的"中残局大全",即视为惊人之物,有如张无忌获得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攞移"一样,日亱苦读,自摆棋局,自认为熟读棋书后,直奔澳门象棋圣地白鸽巢公园找人对弈。白鸽巢公园,司打口,和澳门象棋会于福隆新街会址当时是澳门棋友奕棋常常聚集的地方,司打口以江湖排局为主,时有对奕至天明,司打口自八十年代开始逐始少人,代之是随着澳门居民转变,聚集,黑沙湾三角公园现在是最多棋手云集,卧虎藏龙之地.而当时正值70年代初期,澳门工业不景气,经济也处低迷时期,每天流连于白鸽巢公园下象棋的人数众多,其中亦隐藏了很多的象棋高手。可惜初生之犊的我,不仅没能象无忌哥哥扬威于光明顶,简直是大败而回。虽然战绩不佳,但有幸旁观和认识了翁松光、梁伟洪、刘永德等一批当时的隐世高手前辈。对他们灵活的用子,挥洒自然的进退,无局胜有局的功力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同时对于他们每局都只是稍胜的隐世神功,更是暗暗佩服,明白了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我痛定思痛,认定他们其中一人何敬安(何伯)为师。实在只有他愿意和我对奕这么少钱的棋,何伯下棋属稳守型,熟读梅花谱,善用屏风马。而我属强攻型,喜欢桔中秘,惯用当头炮。我想如果我能攻陷他,那就意味着我的棋艺应有了一定的水平。我心想初生之犊不畏虎,攻他!何伯当时的水平可高我双马,而我却要求何伯让马先向他求战,每局5角。当时白鸽巢公园的对弈水平是按照以元为单位计算的,多的甚至可达10元、20元。但我当时刚毕业,月薪的起点只有150元,因此对我来说超过5角的对弈费实属高消费了。或许到我母亲想对我说:如果我皃子不是和丈夫一样喜欢奕棋,我每月的家用或许也多了.可能何伯亦知我以学棋为目的,所以虽钱少但也肯和我对奕,甚至很多时候经常不收我钱。不仅如此,他更是时时对我进行指导,使我由马先、单马、三先、二先、一先、一直到分先平手。这时何伯好象师父对徒弟似的对我说:“为师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了,你下山报仇去吧!”。但我根本没有仇人呀!

大概是1975年,在世叔伯高炳枢的引导下我参加了提柯区街坊会举办的街坊赛并同时加入了提柯象棋队。枢叔、堵刚和何伯坚等人是棋队的负责人和领队,提柯队在上世纪70年代在澳门象棋檀属于是非常有实力的棋队。在我的印象中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合众和市贩象棋队(实属同一组棋员的棋队,参加不同比赛用不同的名称),领队负责人是梁学鹏,主要队员包括杨焯光,冯林、余锦炎、阮仕仟、何敬安、吴启等。有时候隐世高手翁松光、刘永德等前辈也会加入该队。杨焯光,溤林于七十年代分别多次取得澳门象棋赛冠军,及代表澳门棋队参加亚洲赛取得优异成绩.所以有时当我和何伯对奕时,有部份知情棋友对他说:师父对陡弟,眼泪水洭洭.但何伯通常笑说:同门不同艺.当时高炳枢和梁学鹏给我的感觉就如曼联的费格逊和莫天奴一样,又是朋友,也是对手。七拾年代的澳门象棋在棋会正,副会长何贤,马万祺和崔德祺的支持和领导下,和在象棋会的负责人曾广崎,君学,高炳枢,梁学鹏等的不遗余力默默耕耘,他们的尽心尽力实对澳门象棋的良好发展贡献良多.提柯队亦如曼联一样,是老、中、青、幼的结合,老有6070年代的棋檀名宿,老冠军冯华耀、韩江流;中有越南华侨,澳门冠军许明(于70年代未移居法国)、司徒荣;青有徐世龙,高氏兄弟高辉和高坚;幼有何蒋祺(现任澳门象棋会副理事长),实力几乎无人能敌。提荷队曾于澳门象棋团体赛同时泒出三队参加,提枢一、二队更分获团体冠亚军。

我在棋队教练冯华耀、韩江流和大师兄许明的教导下,不仅棋艺有所进步,更感觉棋如人生,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十局胜棋不如一局败棋,十局好棋不如一局臭棋,因为败棋、臭棋更具事后总结价值。其实人生也一样,只有在失败中学会总结,成功才来的更真实和更宝贵。 80年代中期,澳门出现了棋王李锦欢,随着李锦欢获得澳门冠军,并在亚洲赛、世界赛中取得了良好成绩,我在开心恭喜之余,更欣喜澳门象棋终于走向世界。

1996年我移民加拿大多伦多,在2010年中我开始了半退休生活,得到了一份“三好”(读书好、聊天好、看棋好)工作,更难得的遇到了绝世好老板萧先生,他宽容我对象棋的热爱。在万锦市旺角商场总经理杨太的支持下,我认识并结交了一群旺角棋友。观看他们下棋,和他们天南地北聊天,评论时事,趣谈人生,亦是人世一乐也!我们以棋会友,以敬老为先,以棋龄为序。年近九十岁,人称"探长"的邱先生被公认为第一号棋手,在对弈过程中我们坚守三条规则:不吵架,不说污言渨语;不赌博,而我们的惯例是“集体创作、锄弱扶强、劫贫济富”。欢乐大于比赛,友谊更是长存.象棋带给我快乐,旺角商场的工作使我享受了人生,丰富了人生。

2011年我认识了多伦多象棋会阮国衡会长、宋德柔副会长、吴岳林副会长和他们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对象棋的热爱,为在异邦推广象棋,弘扬国粹出钱出力,默默耕耘,无怨无诲的精神和热诚深深地感动了我。从20133月起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加入了他们的工作。不为名、不为利是我们工作的宗旨。 2013年是多伦多象棋会成立25周年纪念,届时棋会将开展一系列的庆祝活动,10月份世界象棋锦标赛将在中国广东省惠州市举办,多伦多象棋会也将派队参加。

3月底我返澳门之际,我以多伦多象棋会理事的身份和澳门象棋总会洽谈8月和10月的合作交流事宜,有幸能重会澳门棋界朋友,并拜访了澳门象棋会君乐会长,负责人陈步鹏先生。很高兴地得知澳门象棋会获得了何敬麟、崔世平两位社会名流的支持,近年来澳门象棋会亦得到了澳门特区政府的大力支助。澳门棋王李锦欢、棋友余锦炎和阮仕仠已直接受聘于澳门特区体育发展局,专门负责象棋的训练和推广工作。

澳门象棋会未来的发展是采取以老带新,以外材刺激本地的方针。经过五年的努力,他们不仅引进了现年21岁的中国内地象棋大师曹岩磊,多年来还积极组织青少年棋手回中国内地直接接受柳大华、吕钦、蔡福如等特级象棋大师的训练。在此,身为澳门一成员的我十分欣喜地看到这些变化。澳门象棋会的工作有方向、有远见!澳门是有希望,有前途的!中国象棋在澳门也是有希望、有前途的!

作者:阮国衡 编辑:小猴子 手机版
  • Powered by laoy8! V3.0sp1